十月一寒衣节 切记:吃2样、做2事、忌1事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1月01日讯】今天(11月1日)是黄历十月初一,也是中国传统节日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秋祭”。在中国民间,寒衣节有一些传统习俗,这一天切记要“吃2样做2事,忌1事”。

今年的寒衣节有点特殊

今年的寒衣节不管是黄历还是公历,都是在这个月份的开头,这是比较少见的。而且,寒衣节这一天(11月1日)恰巧也是西方的万圣节,虽然东西方文化不一样,但是这两个节日却都是缅怀先人的日子。

相传寒衣节始于周朝,《诗经》有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谓九月天气转冷,开始备冬衣,后代遂以“十月一”行之。

至宋朝,十月初一定为寒衣节,礼敬先人,慎终追远,与清明、中元并列为三大祭祀节日。俗话说“处处焚火纸,家家送寒衣”,这是寒衣节的传统习俗

寒衣节吃饺子、红豆饭

吃饺子——民间有寒衣节吃饺子的习俗,俗语说“冬天吃饺子,不冻耳朵”,还有“十月一,油唧唧”的传统俗语。意思是说,十月初一这天,人们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饺子,准备供奉祖先的食品。

寒衣节吃饺子不仅表达了人们对故去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取一个美好的寓意,祈盼家庭和睦团圆幸福。

吃红豆饭——红豆有驱邪避灾、吉祥如意的寓意,寒衣节有吃红豆饭的习俗,人们祈求驱赶邪气,平安健康。南京民谚说:“十月朝、穿棉袄,吃豆羹、御寒冷。”

寒衣节祭祖时的贡品,讲究双数。民谚有云:“三盘不吉,四菜安宁。”老话称“单数不祥,双数为顺”。

送寒衣、授衣

送寒衣——黄历十月初一,已经开始进入冬天,天气一天比一天寒冷了,民间有为逝去的先人“送寒衣”过冬的习俗,为逝者焚烧寒衣,遥寄思念之情。

焚烧纸做的寒衣时,需燃尽化灰,古人认为“衣不化尽,情未达诚”,若纸灰残留,亡者恐难取用。

古语有云:“早清明,晚寒衣。”指的是清明祭祖扫墓应早去,寓意迎新生,而寒衣节祭祖却不要太早出门,因为此时昼夜温差大,霜重露浓,太早出行恐受寒露之湿,所以大多选择在中午,阳气升腾之时才出行。

授衣——按照传统习俗,家庭主妇会在寒衣节这一天把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家人换上御寒保暖。人们还会将冬衣捎给远在外地戍边、经商、求学的游子,以示牵挂和关怀,俗称“授衣”。

寒衣节不宜走亲访友

寒衣节是祭祀先人之时,此日家家焚香祭祖,慎终追远,古人云“祭以敬,孝以诚”,一片恭敬之心不可轻弃。因而这一天,理宜在家,不宜走亲访友,违逆传统。

“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

俗语说“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还有农谚云“十月初一阴雨绵,冬寒柴炭贵如金。”说的是十月初一这天,如果出现了是阴雨连绵的湿冷天气,预示今年冬季将会是非常寒冷的,木柴和木炭等取暖材料都会价格上涨。而如果是晴天,那么预示今年冬季将会是一个暖冬。

(责任编辑:唐颖)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