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一寒衣節 切記:吃2樣、做2事、忌1事

【新唐人北京時間2024年11月01日訊】今天(11月1日)是黃曆十月初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寒衣節,又稱「十月朝」「祭祖節」「秋祭」。在中國民間,寒衣節有一些傳統習俗,這一天切記要「吃2樣做2事,忌1事」。

今年的寒衣節有點特殊

今年的寒衣節不管是黃曆還是公曆,都是在這個月份的開頭,這是比較少見的。而且,寒衣節這一天(11月1日)恰巧也是西方的萬聖節,雖然東西方文化不一樣,但是這兩個節日卻都是緬懷先人的日子。

相傳寒衣節始於周朝,《詩經》有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謂九月天氣轉冷,開始備冬衣,後代遂以「十月一」行之。

至宋朝,十月初一定為寒衣節,禮敬先人,慎終追遠,與清明、中元並列為三大祭祀節日。俗話說「處處焚火紙,家家送寒衣」,這是寒衣節的傳統習俗

寒衣節吃餃子、紅豆飯

吃餃子——民間有寒衣節吃餃子的習俗,俗語說「冬天吃餃子,不凍耳朵」,還有「十月一,油唧唧」的傳統俗語。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準備供奉祖先的食品。

寒衣節吃餃子不僅表達了人們對故去親人的思念之情,也取一個美好的寓意,祈盼家庭和睦團圓幸福。

吃紅豆飯——紅豆有驅邪避災、吉祥如意的寓意,寒衣節有吃紅豆飯的習俗,人們祈求驅趕邪氣,平安健康。南京民諺說:「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禦寒冷。」

寒衣節祭祖時的貢品,講究雙數。民諺有云:「三盤不吉,四菜安寧。」老話稱「單數不祥,雙數為順」。

送寒衣、授衣

送寒衣——黃曆十月初一,已經開始進入冬天,天氣一天比一天寒冷了,民間有為逝去的先人「送寒衣」過冬的習俗,為逝者焚燒寒衣,遙寄思念之情。

焚燒紙做的寒衣時,需燃盡化灰,古人認為「衣不化盡,情未達誠」,若紙灰殘留,亡者恐難取用。

古語有云:「早清明,晚寒衣。」指的是清明祭祖掃墓應早去,寓意迎新生,而寒衣節祭祖卻不要太早出門,因為此時晝夜溫差大,霜重露濃,太早出行恐受寒露之濕,所以大多選擇在中午,陽氣升騰之時才出行。

授衣——按照傳統習俗,家庭主婦會在寒衣節這一天把做好的棉衣拿出來,讓家人換上禦寒保暖。人們還會將冬衣捎給遠在外地戍邊、經商、求學的遊子,以示牽掛和關懷,俗稱「授衣」。

寒衣節不宜走親訪友

寒衣節是祭祀先人之時,此日家家焚香祭祖,慎終追遠,古人云「祭以敬,孝以誠」,一片恭敬之心不可輕棄。因而這一天,理宜在家,不宜走親訪友,違逆傳統。

「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

俗語說「冬天冷不冷,十月看初一」,還有農諺雲「十月初一陰雨綿,冬寒柴炭貴如金。」說的是十月初一這天,如果出現了是陰雨連綿的濕冷天氣,預示今年冬季將會是非常寒冷的,木柴和木炭等取暖材料都會價格上漲。而如果是晴天,那麼預示今年冬季將會是一個暖冬。

(責任編輯:唐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