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价再创历史新高 究竟是买还是卖?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0月24日讯】国际金价持续两周的涨势仍未停止,周三(10月23日)现货期货金价都创历史新高。分析师普遍认为,未来金价上涨动力强劲,更有分析师认为,未来金价上看3000美元/盎司。但究竟是买入还是卖出,却有不同看法。

国际金价连涨两周 涨幅超5%

国际金价周三延续上涨势头,再创历史新高。伦敦现货黄金报2756.03美元/盎司,上涨0.26%;COMEX期货黄金报2770.5美元/盎司,涨幅为0.39%。

自10月10日本轮金价上涨以来,现货黄金合计上涨144.30美元/盎司,涨幅超过5%。同时,COMEX期货黄金合计上涨超139美元/盎司,合计涨幅达到5.30%。

周三,足金饰品售价最高来到815元(人民币,下同)/克。上海黄金饰品行业协会数据显示,老凤祥报813元/克、中国黄金报813元/克、周大福报815元/克。

此外,黄金涨势蔓延到白银市场。

彭博社报导指出,看涨情绪蔓延到了整个贵金属市场,白银价格接近35美元/盎司,是自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有卖金人变现234万元

国际金价也带动中国金价连续飙涨,买金的人少了,但卖金的人却多了。山东济宁一金店老板秦先生说,有一单卖金的人变现了234万元。

他告诉记者,“目前这个月回收的黄金已经有十几公斤了,因为有一个4公斤的,还有几个一公斤的大单。最大的单是4公斤黄金,回收价为587元/克,以此计算,卖金的人大约可变现234万元。而现在金价已涨至610多元/克。”

秦先生还表示,金价越高,来变现的越多,但销售量会减少。

黄金回收行专业人士也持相同看法。

九派新闻采访的多名行业人士皆表示,最近前来咨询的人变多,生意明显好转。变卖理由看个人需求,有人急着用钱,选择此时出手赚差价。有人为投资,可能还会继续观望,等金价持续上涨。

深圳水贝市场的一家黄金回收店店家介绍,金价大概每年上涨100元,近日突破600元并非意料之外。“金价越高,越适合变现,但如果非刚需,不建议普通人在高位购入黄金。”

金价上涨动力依然强劲

分析师们普遍认为,黄金上涨动力依然强劲。主要原因包括,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全球各国央行降息,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实物市场需求强劲。

部分分析师认为,金价上看3000美元/盎司。

花旗研究在周一报告中表示,该行对黄金价格3个月的预测,从2700美元/盎司上调至2800美元/盎司,6至12个月的预测则为3000美元/盎司。

德国信任财富管理公司专家马尔科‧赫尔曼认为,金价3000美元/盎司只是“上涨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他说,“债务水平、日益紧张的地缘政治局势和越来越多完全有意愿发动战争的独裁者掌握权力,这些因素都让黄金更具吸引力。”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公共债务将首次突破100万亿美元,预计在年底达到占全球GDP的93%,到2030年可能接近100%。赫尔曼警告称,债务问题已经到了“无法回头的临界点”。

渣打银行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黄金均价将达到2800美元/盎司,2025年第一季度均价将达到2900美元/盎司。

渣打银行分析师苏基‧库珀(Suki Cooper)在一份报告中写道,“黄金价格不受宏观背景的影响而走高,表明市场继续看到正面的基本资金流动。”

黄金被视为应对地缘政治和经济不确定性的对冲工具,今年以来黄金价格已上涨约三分之一,屡创新高,尤其是在过去几个月美联储转向降息的推动下。对冲基金近期增加黄金的净多头头寸,投资者也增加了黄金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的持仓,这也进一步推动金价上涨。

金价飙涨 买还是卖?

陆媒第一黄金网分析,尽管市场对美联储宽松政策力度减弱的预期增加,可能为美国国债收益率和美元注入新的需求,限制黄金的看涨势头,但短期内,黄金仍然是投资者避险的首选。

中泰证券有色行业首席分析师郭中伟认为,当前金价上涨趋势并未显露出转向迹象。在结构层面,当前降息预期与美元贬值趋势相互叠加,形成了对金价的双重利好,短期内或不存在显着回调风险。

据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的FedWatch工具显示,美联储在11月7日会议上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91.5%。

但经济学者盘和林认为,投资者应该把握短期投资机会,高价变现而非长期持有。

他表示,经验显示,黄金市场呈现两大趋势:一是价格自我强化,吸引全球购买,适宜短期投机;二是美元汇率关联有限,贬值至区间后黄金支撑减弱。因此,他建议投资者应把握短期投资机会,高价时变现,而非长期持有。

中国(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则认为,是否入市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专业水平。她表示,目前黄金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从投资角度来看,风险溢价有所上升,对于相对保守稳健的投资者来说,入市时应格外谨慎。

不论是实物黄金还是黄金期货等产品,投资者都需要仔细甄别,并考虑到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专业水平。部分产品不适合没有相关金融投资经验的普通民众购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