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斌: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最著名的一次亮相

提起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许多音乐爱好者想必都知道,它是巴赫为数众多的作品中最具“元素”性质的巨作之一,结构严谨、精密,高度理性又平易近人,内涵深刻又时时洋溢着情感的光辉,是音乐史上难得的具有理念的高度,情感的深度,技巧的难度和接受的广度的杰作,被称作大提琴的“旧约圣经”,是演奏家技术与修养的试金石。

在《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问世后的数百年里,这支名曲曾被许许多多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地方演奏过,而它“最著名的一次亮相”则发生在1989年坍塌的柏林墙下。

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大陆年轻人,已经很少人知道柏林墙是怎么回事,也很少人了解围绕着这堵墙曾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了。

说来话长。二战结束后,德国被一分为二,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东德;在美英法占领区域建立了联邦德国,又称西德。与此同时,德国首都柏林也被分为分属东德和西德的东、西柏林两个部分。

与社会主义的东德相比,资本主义的西德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这种差距导致很多东德人纷纷从东柏林逃往西柏林。东德政府为了阻止这股潮流,就在柏林中间建了一堵隔离墙,并派士兵守卫在墙下,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柏林墙”。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最早只是一道铁丝网,后来才改造成混凝土墙。它全长169.5公里,由混凝土墙、铁丝网组成,沿墙修建了大量的瞭望塔、碉堡和壕沟。可以说,它是上世纪苏美冷战时代最著名的标志之一。

就在柏林墙建成的当天,1961年8月13日的下午,一位年轻人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向铁丝网。这是第一个逾越柏林墙的人。当时,东德警察并未尽全力进行拦截。不过,此后翻越这堵墙的难度越来越大,有许多人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然而,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却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在柏林墙存在的28年里,冒着生命危险翻越这堵墙的人始终络绎不绝。据说柏林墙建成后有超过10,000人试图越过它逃亡西方,其中一半左右的人成功了,而为此丧生的至少有140人。有一个叫布鲁希克的年轻人,和他的朋友开着大客车撞墙,被发现后,遭到了警察的密集射击,客车起火。当他们冲进西柏林时,布鲁希克已经身中19弹。

有人说,柏林墙是东德人民心中永远的痛!确实如此。

到了1989年,伴随着“东欧剧变”,东西德国之间的交流势不可挡,柏林墙已经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当年11月9日,这堵象征着共产主义极权统治,把东德人民隔绝在自由世界之外整整28年的坚固的墙终于被推倒了。

而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最著名的一次亮相”就是发生在柏林墙被推倒后极具历史性的一幕。

这一幕的主角叫姆斯蒂斯拉夫·列奥波尔多维奇·罗斯特罗波维奇。

如果你熟悉世界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你一定会知道罗斯特罗波维奇。他是享誉世界的前苏联大提琴演奏家,不仅如此,他更是著名的争取民主的音乐斗士。法国总统希拉克曾赞扬他说:“罗斯特罗波维奇的一生就像是一件艺术品,照亮了俄罗斯,全世界。”

在前苏联时期,面对当局对肖斯塔科维奇发起的无端责难,罗斯特罗波维奇始终保持沉默。当索尔仁尼琴遭到官方的批判后,罗斯特罗波维奇更是不顾一切地站出来庇护他。

1968年8月,罗斯特罗波维奇在英国伦敦皇家阿尔伯特大厅演奏捷克名篇德沃夏克大提琴协奏曲。当时,他的同胞正在开进捷克这个弱小的邻国,人们看到眼泪从他的脸颊上流了下来。他发誓当最后一名苏联士兵离开捷克斯洛伐克之后,他将去布拉格再次演奏这部捷克人民心中最富情感的大提琴协奏曲。

1970年,罗斯特罗波维奇发表公开信,抨击当局压制苏联著名艺术家的行为。为此,他和妻子不得不流亡西方。

1989年,柏林墙被推倒后的那一刻,罗斯特罗波维奇闻讯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马不停蹄地飞往柏林,下了飞机后又直接从机场打车赶到柏林墙拆除现场,借了把椅子,就在坍塌的柏林墙下演奏起巴赫的《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事后,他回忆当年的场景说:“我无法忘怀所有想要翻越这堵墙而丧生的人们,当我拉起萨拉班德,人群里有人哭了起来。”

不知道有没有人统计过这之前罗斯特罗波维奇曾举办过多少场演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坍塌的柏林墙下的这场演出,与他以往的任何一场演出都不同。其特殊性不仅在于这是一场罗斯特罗波维奇独自举办的非商业性演出,也不仅在于这是一场没有乐队同台的室外演出,更重要的在于它是一场倾注了罗斯特罗波维奇全部感情的演出。

柏林墙不仅是东德人民心中的痛,也是罗斯特罗波维奇心中的痛;推倒柏林墙不仅是东德人民的梦想,也是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梦想。如今,漫长的黑暗过去之后,这个梦想终于成真了,罗斯特罗波维奇的欣喜可想而知。他之所以要放下一切工作,飞赴柏林,在坍塌的柏林墙下演奏,显然是想用这样一种特别的方式来庆祝这个特殊的日子,这个他和东德人民以及全世界爱好自由的人们共同的盛大节日!

不过,当罗斯特罗波维奇在坍塌的柏林墙下拉响手中的大提琴时,我想他表达的绝不仅仅只是梦想成真的欣喜,甚至可以说主要不是欣喜,而是欣喜过后心底涌起的悲痛和悲怆。就像他说的那样,“我无法忘怀所有想要翻越这堵墙而丧生的人们”。没有这些人的付出,柏林墙的坍塌至少不会来得这么快。可当它再也无法阻挡人们对自由的追求时,这些已经逝去的人却享受不到他们梦寐以求,宁愿为之付出生命的自由了。我想,这可能是罗斯特罗波维奇最大的痛点所在。换句话说,他既是在用自己的琴声庆祝柏林墙的倒塌,更是在用琴声表达对逝者的追悼和致敬。

大陆女诗人代薇曾为罗斯特罗波维奇在柏林墙下的演出写过一首诗,结尾两句是,“冷战结束了/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她说得很对,“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

东德当局何曾想到柏林墙有一天也会倒塌,他们以为这堵墙会把东德人民永远阻隔在自由世界之外。但仅仅存在了28年,它就被推倒了。两年后,苏联也解体了。曾经不可一世的共产主义阵营随之土崩瓦解。

今天,中共为了防止中国人民了解自由世界的信息,也筑起了一堵墙——防火墙,这堵墙就跟当年的柏林墙一样,貌似很强大,但我坚信,用不了多久,它也会像柏林墙一样被历史的巨手彻底推倒。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作者提供/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