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辉:曝教材插画问题 意在淡化李克强讲话

无疑,这几日社交媒体、网络最热门的话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插画问题,而且连续上了几个热搜,有的报导阅读量达到几千万,评论也是非常多。与之相比,更为重要、与民生密切相关的李克强在5月25日的经济会议上的重磅讲话,却被冷落了许多,连热搜都没有上。或许在许多人看来,这两者并无必然的联系。然而,如果注意到教材插画问题曝光的时间点,以及随后的热炒,这其中的玄机就不言而喻了。

请注意,5月25日白天,李克强召开了有十万官员参加的“稳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并发表重磅讲话,透露了当下中国经济的惨况,认为现在遭遇的冲击比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的问题“还大”,因此中央准备推出一些措施,并要求各地各部门“努力推动经济回归正常”。李克强讲话中虽未明言,但其实已经透露了中共最高层强力推行的“动态清零”方针导致的极端防疫,是阻碍经济发展、推动消费的主因。

一些网友也一针见血地评论道:“李克强十万名干部的保经济大会,就像是召集了全国顶尖医学专家集体给得了重病的病人会诊,然而没有一个人手里有药。”“出三十多条政策,不如一句:立刻停止‘清零政策’。”

而就在25日当晚,发生了三件值得关注的事。一件是当晚的央视新闻联播对于李克强召开经济会议的报导只有30秒左右,而且是排在习的两则并不太重要的新闻之后。如此重大会议而且是总理、副总理等多名高官参加的、关系到民生的会议,却只给了这么短的时间,折射的应该就是习近平的态度。

一件是中共国务院主办的中央直属党报《经济日报》网,在临近午夜之时,突然发表题为“全面辩证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文章,基本否定了李克强在下午的讲话。次日,党媒《人民日报》、新华网全文转载。也是在当晚,官方开始狂删社媒转发的李的讲话全文,并关闭了新闻下的评论区。而对李讲话的否定的命令,也同样只能来自最高层。关于这个问题,笔者已在《李克强重磅讲话被否定意味什么》一文中加以分析,不再赘述。

还有一件就是有博主忽然发布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指出图中画风奇特,比如人物眼神奇怪,人物形象眼距过宽,塌鼻梁、发际线过高,毫无美感,对比其它版本的教材插图存在明显审美差距。

5月26日上午,多位网友对该话题发表意见,称教材中人物插画的画风、眼神引人不适。很快,该话题登上热搜,有媒体转发报导。同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发布《关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插图的说明》,称“对社会各界好的意见建议虚心采纳,已着手重新绘制有关册次数学教材封面和部分插图,改进画法画风,提高艺术水平,充分发挥教材封面和插图的育人作用。同时,我们将举一反三,全面评估所出版教材的封面、插图,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

5月27日,又有网友发出截图,认为被指“画风奇特”的人教版小学二年数学教材中有一张插图还存在小男孩有敏感部位的不妥展示,有的还涉及崇日、崇美。随之更多疑似色情的“擦边球”插画被曝光,并在社媒上广传。

显然,人教社教材插画问题至少占据了热搜两天主要的位置,而李克强对于经济形势的研判和措施的报导,不仅被各大媒体弱化,而且被冷处理。换言之,当局利用人教社教材插画有问题一事,成功转移了绝大多数民众对李的讲话的关注,转移了对暴露出的经济问题的关注。两天后,即便人教社教材插画的话题热度下降,但其与官媒一起,成功淡化李讲话造成的影响却是一个事实。

为什么会有此判断呢?首先是人教社教材插画问题被曝光的时机绝非偶然。要知道,被曝光问题教材2013年就审定出版了,为什么出版整整九年后才被发现有问题呢?或者是在过去九年中,没有老师、学生、家长觉得不妥?或者是觉得不妥,也曾反映,但人微言轻,没有形成舆论?

不管是什么原因,在李克强讲话后突然推出这个可以引起全民关注的热点,甚至可以往反美、反日上引导,一定是有目的的,那就是淡化李讲话在民众间的反应。而之所以没有选择什么明星、官员丑闻,大概是因为以前早已用过,作用有限。

其次,从曝光到社媒等全力推送、炒作,也透露出诡异,而这也不是一般推手可以做到的。不过,随着网民们对人教社审核等程序和背后利益链的质疑,这个完成使命的话题也会慢慢被新的话题冲淡。

以往每每遇到敏感话题,中共惯用的手法之一就是抛出新的话题,转移人们的视线,比如俄乌战争转移了人们对铁链女的关注,通过炒外国领导人染疫、隔离的事来转移国内多地爆发疫情的事,等等。可叹的是,不少中国人就这样被中共玩弄于鼓掌之间。

此次中共最高层不愿民众关注李克强的讲话,原因就在于李不仅曝光了当下中国经济的危机,也含蓄点出了造成危机的一大根源就是清零政策,而这绝不是在二十大前要保持政治正确的最高层所乐见的。因此,在李讲话后,在最高层的直接命令下,有关人员、部门马上通过否定、淡化等手段,将其影响力限定在有限的范围内。

习、李不同调就这样再次赤裸裸暴露在中共党内外,也造成了党内官员的困惑。虽然官员们不清楚高层角力的具体情况,但选择观望、保守为官应是很多官员的选择,这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和惨淡的民生而言,无异于是坏事。而未来这样的不和,在中共内部角力下,仍会不断出现,说不定,某一天某一件事会成为历史的转折点。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李明心)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