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8月23日讯】“处暑”节气有个“暑”字,乍看就像处在暑气中,那么处暑是属于夏天还是秋天的节气呢?它表现什么节气特征呢?处暑俗谚也能预测秋收状况吗?
处暑节气特征
处暑是“暑止”的意思,到了这个这时节,暑气就要止步,出现潜伏休止状态。《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古时是以华北地区为准)。
有句俗语“争秋夺暑”,指的就是从“立秋”到“处暑”这半个月期间天气微妙的演变样貌。立秋是秋天开始的标竿,处暑在立秋之后,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了,每年从阳历8月22日—23日间到下个节气“白露”前的半个月都在处暑节气范围。“七月中气处暑毕,玉宇频来处暑风”!
中华文化的节气科学观建立得很早,先秦时代已经有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等节气名目(见《吕氏春秋》),并有关于月令物候的叙述。在公元前的《周髀算经》中已经有了怎样观察和计算“处暑”时点的算法。西汉淮南王刘安的《淮南子》〈天文训〉篇里,二十四节气名称已经齐备,并且和当今所用的完全相同。当时的主要政治经济地区在西安、洛阳两京一带,属于黄淮流域的地区,有关节气物候的描述也是以当地为准。进入处暑,中国大陆长江以北地区一般将迎来秋高气爽的气候,而在往南的地区,“处暑犹然似当夏”,“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暑气余威甚至不亚于夏日。
处暑时节,谷物开始黄熟,对农家们来说,处暑就是农忙收获的季节。在中原大地有关处暑收获谷物的俗谚很多,例如,山西的“处暑禾田连夜变”;山东说“处暑三日无青谷”;浙江的“处暑三朝稻有孕”;湖北说“处暑满田黄,家家修廪仓”。
平常年里处暑一到,大江南北谷物熟,家家户户一片忙着秋收的景象。然而去年(2020年)连今年,天候异常,超几十年一遇的豪雨屡创纪录,收成与否,可能就要看人心看天意了。
处暑和雨水有关的俗谚
民间积累了历史的经验,又有哪些关于处暑的俗谚呢?尤其是当下惹人关心的,和雨水有关的俗谚,一起来看看。
各地因为气候典型不同、农作不同、栽培收获季节不同,所以在处暑节气里对于雨水的需求与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华北地区的俗谚说:
处暑雷声唱,阴雨天气多。
处暑落了雨,秋季雨水多。
处暑一声雷,秋里大雨来。
从这些俗谚来看,在华北地区,处暑的雨水是往后秋日里的指标,处暑下雨,秋季就雨水多。东北地区也是一样的情况,东北俗谚说:
处暑有雨十八江、处暑无雨乾断江。
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安徽、山东、湖北这些地区的处暑则不喜雨,因会带给谷物不好的影响,收成不好,其俗谚说:
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
立秋无雨一半收,处暑有雨也难留。
河北也说:处暑下雨烂谷箩。
而在闽南地区的处暑则喜雨,闽南俗谚说:
处暑不觉热,水果免想结(果)。
处暑有下雨,中稻粒粒米。
当然啦,喜雨和暴雨有别,及时雨和意外连降雨也大不相同,以上所录的俗谚说的是一般的情况。有一俗谚说:“看天吃饭”,这话恰好反映农业社会的处暑节气特征,而对现代化的社会来说,又岂能免于天候的影响呢!
我们从历史中也发现了,人心道德水准高的时代,自然伴随着国泰民安,人民能安享富裕生活,反之,乱世中多发生异常天候状况。处暑就要来临,提醒大家,不妨用心观察一下节气天候,让我们谨慎应对这一个关系着重大民生饥饱的秋天节气的变化。@*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