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02月14日讯】上次我们讲到周公制礼,周公除了制礼他还作了乐,古时人们从天子到诸侯到士都会欣赏音乐,重要的时候也会奏乐,在曾侯乙的墓里出土了一组编钟,成为人们研究先秦时音乐的重要文物。
古时人们还会学六艺,其中两项就是礼和乐。还有“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为什么古人这么重视音乐,乐对人有哪些重要的影响呢?
我们看正体字的乐和药很相似,为什么呢?是不是暗示音乐也是一种药,对人有很好疗愈
作用呢?如果真的是一种药,又怎样调节身心呢?
《礼记》中说:“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夫物之感人无穷,而人之好恶无节,则是物至而人化物也。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是故强者胁弱,众者暴寡,知者诈愚,勇者苦怯,疾病不养,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此大乱之道也。”
这段话大意是说人的天性是喜欢安静的,但是人会随着外界事物的变动,内心产生波动,人会对外界事物产生爱好或厌恶等欲念,如果内心不对这些欲念加以节制,而外在事物却在不断刺激人,人不能够惊醒时,自己内心的天性就逐渐泯灭,人就会逐步被欲望控制。
当人被欲望控制的时候, 就会萌生许多奸诈虚妄的心、做出过分非法的事等等。因而强者挟持弱者,多数欺压少数,智者诈骗愚者,大胆的人欺负怯懦的人,疾病得不到照顾,老幼孤独者流离失所,这实际已到了大乱的地步了。
如何让人心保持一种清净的状态,古人认为保持人情绪平和就很重要, 但因为人有人心,人心中有七情六欲这些情绪,七情包括喜怒哀乐恐恶欲。中国文化认为哪一种情绪太过都会对人造成伤害,所以要把情绪调到中和的境界。
因为“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太过高兴会伤心,太过愤怒会伤肝,太过思虑会伤脾胃,太过悲伤会伤肺,太过惊恐会伤肾。我们常说一个人太高兴,高兴疯了,当心失调的时候,人就会精神恍惚,举止异常,比如范进中举,他一辈子考试,穷困潦倒,受尽了别人的冷嘲热讽,直到五十四岁才考中秀才,一下子太高兴,喜伤心疯了,最后被他害怕的人打了一巴掌才回过神来。因为惊恐的情绪会压制高兴,这样他的情绪才回归正常。还有思伤脾悲伤肺,如《红楼梦》里林妹妹,总觉得自己寄人篱下无依无靠思绪过多天天哭泣,以至于食欲不振脾肺不好。
《中庸》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意思是喜怒哀乐的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心是平静无所偏倚的,称之为“中”,如果情感发出来都能合乎节度,没有过与不及则称为“和”。如果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
那么音乐又如何使人心达到中和呢,古人说五音对五行,五行对五脏,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征羽,对应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五脏心肝脾肺肾,通过音乐的旋律,调和人身心达到中正平和的境界。
之前我们和大家分享过张英曾为宰相,他的儿子张廷玉曾辅佐三代皇帝,从康熙雍正到乾隆,他们家处世智慧写在一本《聪训斋语》的家训中,书中提到:“大抵琴以古淡为宗,非在悦耳。”意思是弹琴是以古朴为意境,主在清心非在悦耳。关于乐还有哪些文化呢,我们下次和您接着分享。
(责任编辑: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