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19年10月18日讯】【新闻看点】香港人权法 北京强烈反弹 美继续敲打(2019/10/17)(总第441期)
大家好,欢迎大家关注新闻看点,我是李沐阳。
美国众议院15日无异议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引起了中共多个部门的强烈反弹。中共外交部昨天(10月16日)表示要对美方“予以反制”,不过并没有提到反制的具体措施,让外界质疑可能又是“打嘴炮”。
相对中方“光说不练”,美方倒是有连续的实质动作跟进。昨天针对中共外交官,美方推出了一项新的规定,同时(美)证监会冻结了18名主要是中方交易员的财产等等。
《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年底前或成法律
前天,众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带领全院无异议通过了《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佩洛西表示,国会两党两院都支持香港民众的民主抗争。
这项法案有三项重要内容:一是对香港自治情况年检;二是制裁侵害香港自治和人权的人员;三是对因参加民主抗议而有案底的港人予以签证通融。
众议院通过后,这项法案将提交参议院审议。路透社引述国会助理的消息,参议院最快在下周可能要表决法案。如果参议院审议通过,下一步将呈交总统签署,然后就可成为法律。
我们前两天分析过,美国是三权分立的国家,总统也会受制于国会。即使川普不想签,但是国会可能对他进行制约。而且美国国内的压力比较大,主流民意都支持香港。在总统大选聚人气、拉选民的阶段,川普肯定要考虑选票问题。
经济学人智库早就做过分析,这份法案会在今年年底之前成为真正的法律。
中共强烈反弹 想“反制”却并不容易
正因如此,中方的反弹比较强烈。中共外交部发言人耿爽昨天再次表示,对美国众议院执意通过《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并威胁说北京将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反制”。
外界很想知道中方有哪些反制措施,可是耿爽打了个“推手”,“有关具体举措则请保持关注”。
除了中共外交部,港澳办、驻港公署、中共人大外事委和港府也都密集发声明作了回应。驻港公署称美国政客在制造“颜色革命”,要搞乱香港。新华社还发了社评,批评美方“干涉中国内政”,是在“蓄意搞乱香港之路上迈出的傲慢而危险的一步”。
中共指责美国政客在香港制造“颜色革命”,言外之意就是说美方威胁了中共政权。这种用词,可以看出中共的反弹姿态升高了。中共反弹,它到底有啥招呢?
政治观察人士向《香港经济日报》分析,《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并不是纯粹的经济法案,而是把政治和经济揉合在一起,相当复杂。如果根据法案内容,想等量反制美国并不容易。而且中共想反扑美国,但它的“武器箱”里备用手段不多。
其一就是《环时》文章所说的,可能禁止美方官员、议员等政界人士入港。前不久参议员克鲁兹(Ted Cruz)去香港实地考察时,《环时》就建议禁止他入境。
其二是中共可能会把“不可靠实体清单”延伸。路透社引述中共政府消息人士的说法,中共已经基本完成了“不可靠实体清单”,不排除这个贸易战反制对手的清单会延伸用途。
不过,这所谓的两招,被认为都是“馊招”、“烂招”。禁止美国政界人士入港,等于是自暴其丑,更让美国看到了中共对香港的鲸吞蚕食。而延伸“不可靠实体清单”,甚至可以说是“歪招”。中共用这些报复美国,就是在火上浇油,引来美方更猛烈的制裁和打击。
美方一天内连番大动作敲打
其实美方对中共的敲敲打打一直都没停。且不说《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在参议院何时审议,也不说川普何时签署。就目前来说,美国在中共脑门上的敲打和施压动作一个接着一个。
蓬佩奥再吁对香港“人道解决”
川普政府中著名的鹰派人物蓬佩奥(Mike Pompeo),昨天(16日)又把炮口对准了中共。他说香港抗议者只是要求中共政府遵守“一国两制”,北京应该“人道解决”香港的形势。
在福克斯新闻采访中,蓬佩奥指出,川普总统希望确保北京当局“人性对待香港的抗议人士”,这些都是美国在香港政策中的核心所在。而且这是中共在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中所做的承诺,也是对英国的承诺。而美国的一贯政策,也是中共遵守这项承诺。
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史迪威(David Stilwell)在参议院外委会表示,必须大力保障表达及和平集会自由等香港人的核心价值,美国会继续促使北京恪守承诺。
大家知道,要求北京“人道处理”香港问题,这是川普在8月14日说的话。当时的情势相当危急,中共在深圳集结了大量的部队,并针对香港演习武力清场。同时中共军车出现在香港街头,一片风声鹤唳,似乎香港版六四将要上演。
情势所迫,刻不容缓。川普通过推特警告北京:“如果想跟美方达成贸易协议,那就必须人道处理香港抗议活动。”
川普多次表示,北京希望尽快与美方达成贸易协议。从政治角度来说,达成协议可以缓解北京的权力危机,部分堵住批评的声音。从经济角度考量,或许能延缓经济颓势,阻遏崩溃。所以寥寥数语,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中共把已经举过头的杀人屠刀缓缓放下了。
时隔两个月,第13轮(高级别)贸易谈判刚结束不久,中共似乎忘了川普的警告,对美方的动作作出了反弹。而蓬佩奥此时重申川普的话,颇有一些“如果张牙舞爪就不签贸易协议”的意味。话虽然不多,但很有分量。
美颁中共外交官新规
其实不管中共会不会实施“反制”,美方的制裁都没断过。昨天(16日)两名国务院资深官员对德国之声表示,从当天开始,在美国的中共外交官,如果准备与州、地方和市政官员会面,或者是在公私立教育和研究机构举行任何会议,都必须事先通知美国政府。
美国官员表示,这项新举措是为了“加强对等”,因为中共对在华美国外交官有类似的规定,而且更加严格。中共要求相关会晤必须得到中方批准,否则不能会晤。而美方的规定,没有规定会晤前必须得到美国批准。
就是说,对美国这个新举措,中共干着急没办法。因为美方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美国官员表示,这个举措与美中关系的任何其它议题都“没有直接联系”。
的确,从表面上看不出与香港问题有直接联系。但“没有直接联系”,不代表没有“间接联系”。
蓬佩奥已经说明了,北京是不是“人道处理”香港问题,这是美国对香港政策的核心关切。而现在的香港,完全笼罩在港府、港警和中共制造的白色恐怖当中。谁又能说美国的这个新举措,与香港完全没关呢?
中国有句话,“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冻结18名交易员资产
还有一件事,也体现了美国的醉翁之意。
美国证监会昨天(16日)表示,18名操纵股票的交易员已经被冻结了财产,其中有2人已经被提起刑事诉讼。
证监会的声明显示,这些主要来自中国的交易员,通过人为地推高或压低股价,获取了3100多万美元的非法收入。两名被起诉的交易员,分别是王嘉丽(音译,Jiali Wang)和王小松(音译,Xiaosong Wang)。
这件事,表面上看,跟香港似乎也没多大关系。但是大家知道,如果《香港人权与民主法案》最终成为美国的法律,那么所有侵犯人权的中港两地官员都将被美国制裁,其中包括他们的个人财产等等。
《香港人权法》即将在参议院审议,此时美国冻结这些交易员财产、刑事起诉2名交易员,谁能说与香港没有关系呢?很可能是美国在演给北京和港府看,杀鸡儆猴。
印太是美中战略竞争重要环节
美国对中共的打击动作不断,美国官员似乎给出了原因。助理国务卿史迪威在昨天(16日)参议院外委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共在南中国海恐吓邻国,甚至放出“中国是大国,其它国家都是小国”的言词,破坏了印太地区的稳定。
国防部印太安全事务助理部长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在同一个会上表示,美国在印太地区推动人权和民主价值,而中共的言行不符合美国的印太战略目标。
薛瑞福指出,印太地区是美国国防部的优先战区,将本着国际法规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寻求经济发展。为实现这个“战略目标”,美国将开展大国之间的竞争。而印太地区是美国与中国开战战略竞争的重要环节。
港人反抗极权 不屈不挠
美国官员的话表明,已经把中共看做了印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头号威胁。所以美国对中共的敲打不断、施压不断。这不仅事关香港的未来,也事关整个世界。
美国的敲打,特别是针对香港问题的环环施压,让中共非常头疼。不过除了美国之外,香港人不屈不挠、水一样的抗争,也是中共的心头大患,更头疼。
为了争取基本法赋予的一点点权利,4个多月当中,数百万香港人几乎每天都在街头抗议。也经历了港警的警棍飞舞、催泪烟的弥漫和布袋弹、橡胶弹的迎面射击,甚至是近距离开枪涉嫌谋杀。
港府上周公布,警方已经抓了近2700人。其中18岁以下的750人,16岁以下的104人。最大的78岁,最小的只有12岁。
习近平前不久访问尼泊尔,罕见放出狠话,“任何人企图在中国任何地区搞分裂,结果只能是粉身碎骨。”对港人的威胁恐吓,似乎不再加以掩饰。
但是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香港人没有后退,颇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之意。
前天,民阵召集人岑子杰在两个月中第二次被袭击,目前正在医院治疗。即使这样,他也同样呼吁人们不要私下报复任何人。岑子杰指出,真正的问题来自“制度的暴力”,来自港府没有答应示威者的诉求。
民阵发言人同时表示,计划在10月20日再举行游行,呼吁香港市民继续站出来参加游行。
北京陷围追堵截 还有路吗?
在港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无畏无惧的抗争面前,港府和北京已现出黔驴技穷的疲态,除了一味升级镇压手段之外,再无良策。
但是中共越制造白色恐怖,越升级镇压,就越牵动美国的视线,加紧对它的制裁。《香港经济日报》表示,川普已经写好了“新冷战”的剧本,不会阻挠《香港人权法》。
正面有香港人的誓死抗争,后面有美国政府的步步施压,北京似乎正陷入被围追堵截的困境。
时事评论员唐靖远表示,北京走到今天的困境,外界看得很清楚,就是因为严重侵犯人权和民主价值、不遵守国际规则造成的。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会被历史淘汰。
唐靖远指出,其实北京也并非完全没有路,如果能够顺天应人,做出正确选课,说不定这些就可以迎风化解。那就是:尊重人权法治,兑现在国际协议中的承诺。
好的,感谢您关注新闻看点,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