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9年03月17日讯】城乡差异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有时乡下出身的人可能会为了更顺利打进都市的主流社会,而刻意隐瞒自己的真实出身。法国电影《三小一家人》(Family is Family,法语:La ch’tite famille)便以此议题为素材,打造出一部温馨、爆笑的家庭喜剧,且颇有鼓励大家勿心存城乡歧视的意味,是部颇具正向意义的作品。
男主角瓦伦达与妻子康丝丹是对法国的家俱设计师夫妻,两人事业有成、名满天下。不过瓦伦达当初为了更容易挤进巴黎上流社会,刻意向大众乃至岳父隐瞒了自己其实是法国北部乡下子弟的事实,甚至谎称自己是个孤儿、与家人断绝往来多年!
某日,他的兄长、兄嫂、侄女、母亲突然无预警来到巴黎拜访他,瓦伦达的秘密面临纸包不住火的危机。此时却屋漏偏逢连夜雨,瓦伦达突然遭遇车祸,醒来后记忆一夕倒退到17岁时,说话也恢复成以往的北方乡音,多重因素造成的窘境,让瓦伦达有了不同的人生走向。
城乡差距塑造得趣味性十足
《三小一家人》将法国的城乡差距呈现得相当有趣味性。瓦伦达的乡下家人一登场,就能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纯朴特质,跟身处巴黎多年的瓦伦达有着鲜明对比。电影虽然安排了乡下人闹笑话的情节,但丝毫没有贬低乡下居民的意味,反而从多个面向让人体会巴黎人的过于自傲。就故事的属性而言,颇有替乡村正名的味道。
瓦伦达与家人久别重逢后,双方的对手戏也火花满满,除了有城乡差距的冲突外,瓦伦达多年来刻意拒绝与乡下家人往来,因此而造成的裂痕与伤害,在此得到了深刻且写实的诠释。这类情节看似较为沉重,不过《三小一家人》毕竟是温馨喜剧片,因此导演为剧情添加了不少逗趣元素,让电影始终不会让人觉得沉重,让本片能在喜剧风格与严肃课题间,取得绝佳的平衡。
例如,瓦伦达与康丝丹设计的一种椅子外型新潮,但使用上却相当不便,屡次让人往后翻倒,这项元素成了几乎贯穿全片,被多次运用的笑点。且尽管此逗趣情节使用频繁,但呈现上却不会让人感到过犹不及,体现了导演丹尼‧伯恩(Danny Boon)拿捏火候的功力。
一般来说,若电影只聚焦在主角与家人久别重逢的面向上,已足以创作出颇具可看性的故事。不过《三小一家人》的野心不仅止于此,电影对于瓦伦达车祸后意外“返璞归真”的安排,堪称神来一笔,让本片的故事厚度提升不少,剧情里的冲突元素也更加丰富,让娱乐性进一步增加。
瓦伦达的意外变化,自然也为电影额外带来一段乡下人被迫溶入都会社交圈的趣味情节。尽管电影此前已安排了男主角家人与都市的文化冲突,不过这段瓦伦达重新适应巴黎文化的过程,却仍能保持足够的新鲜感,丝毫不会给人老调重弹的感受。而且,此类剧情也让观众们有机会想像,男主角当初刚来巴黎时可能经历的情境。对于丰富故事面貌来说,也是成功的安排。
瓦伦达的记忆衰退并未影响到他的智商,不过自然也免不了一些副作用,如他竟然忘了自己的妻子是谁,把她误当成某个突然闯入他生活的“阿姐”。因此《三小一家人》也包含了夫妻被迫重新认识彼此的情节,这类内容也在本片喜剧的色彩下,被塑造得趣味满满,如瓦伦达对于得和“陌生的”妻子同床共枕感到相当不自在等。
妻子温馨之举成加分元素
康丝丹是道地的巴黎人,对于丈夫一下变回谈吐、生活习惯迥然不同的乡下风格,自然是颇不适应。难得的是,电影还安排了康丝丹为了拉近与丈夫的距离,用心学习北方乡下口音的桥段。巴黎人愿意向乡下人学习本身就较罕见,这也体现了她对瓦伦达真挚的夫妻之爱,让电影增添温暖的一面。同时,康丝丹的温馨之举,更颇有替都市人加分的意义,让《三小一家人》的故事更为公道、平衡,并非单纯地替乡下抱不平。
就故事面向来说,本片自然是描述男主角如何找回自我、与家人恢复正常关系的电影。尽管故事走向不以过于曲折离奇、让人意想不到为目的,但过程中瓦伦达的蜕变与觉醒显得一气呵成、说服力十足,是相当出色的角色成长塑造。而且最后也证明了,勇敢面对自我绝不会影响他的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瓦伦达的改变还包括了家俱设计理念的变化。瓦伦达与康丝丹设计的家俱原本相当的“现代派”,家俱样式虽然新潮,却有使用起来十分不便的问题。失忆的经历,也让瓦伦达的工作理念走回传统,转而以是否舒适、便利为宗旨。
《三小一家人》由于没有好莱坞光环的加持,或许要打开国际市场有先天上的困难,不过电影本身娱乐性极高,故事也十分温馨、正向,因此就算电影最终只在法国取得出色的票房成绩,相信也无损本片的价值。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