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忧屈辱 不忧困厄 艰险中孔子泰然自若

文/杜若

孔子周游列国受到一些诸侯的礼遇,但也遭受了许多困厄。匡人围攻、侮辱他,宋国桓魋想谋害他,陈蔡二国大夫派人围困他。面对困厄,孔子泰然自若,依然坚持着他的理念。

孔子去陈国,路过匡地。由于阳虎曾经残害过匡人,而夫子的相貌和阳虎有几分像。匡人以为阳虎来了,就把孔子围困了五天。到达宋国时,孔子与众弟子在一棵大树下演习礼仪。宋国司马桓魋想谋害孔子,就把大树砍掉了。于是众弟子就劝他尽早离开宋国。这一期间,孔子曾以“丧家之犬”欣然自嘲。

明仇英画、文徵明书《孔子圣迹图》之《习礼树下图》。(公有领域)

晋、楚二国争霸时,这两个国家轮番地攻打陈国。孔子在陈国居住了三年,一天,他提议离开陈国,返回鲁国。返国途中,路过蒲地,被蒲人扣留了。幸好他的弟子公良孺很勇武,蒲人难以抵挡,才放了孔子。

孔子周游列国,后来在陈、蔡二国的边境上居住。楚国派人聘请孔子,孔子准备动身去楚国。陈蔡二国的大夫商议,如果孔子在楚国受到重用,那么陈蔡二国掌权的大夫就会受到威胁。于是,二国各派了一些人把孔子围困在野外,限制他们自由活动,相当于软禁了他们。孔子和众弟子无法行动,粮食也断绝了。有的弟子饿得病倒了,甚至站不起来。孔子依然泰然自若,不间断地给大家讲学解惑、弹唱吟咏。

明仇英画、文徵明书《孔子圣迹图》之《在陈绝粮图》。(公有领域)

在陈、蔡之厄中,他和众弟子一连饿了七天,众弟子也都饿得无精打采,心中懊恼、愤愤不平,不理解坚持仁德的君子为什么也会陷入困境?

这天,颜回在屋外择菜,子路子贡相互谈论著:“先生两次被赶出鲁国,在卫国受到铲削足迹的侮辱,在宋国受到砍伐大树的羞辱,在商、周后裔居住的地方被逼得走投无路,如今在陈、蔡之间又陷入困境。那些图谋杀害先生的人,却没有被治罪;那些侮辱先生的人,也没有被禁止。可是先生依然鼓琴而歌,没有中断过。难道君子不念耻辱到了这等地步吗?”

颜回没办法回答他们的疑问,只好进屋请教孔子。孔子推开古琴,长叹一声,请他们进来。

子路觉得落到这般地步,真的是走投无路了!孔子耐心地开导他。岁寒霜降,才真正看到松柏的坚韧生命力。君子不能通达于道,那才是走投无路。孔子信守着仁义之道,只不过遭逢乱世带来的祸患,这怎能说成是走投无路!所以夫子认为,陈、蔡之间的困厄,对他而言,说不定还是一件幸事!

子路听完这番话,心结打开了,走出屋外,兴奋地拿起盾牌,跳起清健刚勇的武舞。子贡也意识到自己言行的浅薄,虽然跟随孔子多年,但还不知道夫子的志向如此高洁。

人们常说:“穷困潦倒。”在中国古代,却有另一种风骨,穷困而不潦倒,所以陶渊明能在困境中,“悠然见南山”。

古时得道之人,无论面对困厄还是通达,一样自在喜乐。心境喜悦的原因,并不在于困厄与通达,而在于道德长驻在心。困厄与通达就像寒与暑、风和雨,按着一定的规律变化着。

昔日,周文王被囚于羡里,囚禁期间推演出《周易》;屈原被放逐,写出了千古名篇《离骚》;左丘明双目失明,著作《国语》;孙子遭受膑刑,论著《兵法》;孔子周游列国,屡遭险厄,而他的思想影响了中国二千多年。他们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以苦为乐,后世的人们就像他们的历史证人,见证着他们在困境中的坚守,在千年以后展现出柳暗花明的光辉时刻。@*#

参考资料:《史记·孔子世家 》卷47、《庄子·让王》

──转自《大纪元》

(责任编辑:张信燕)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