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左派媒体发起针对美国总统川普(特朗普)新一轮攻势之际,9月5日,《纽约时报》刊登了白宫匿名高官的评论文章,指称川普的行为损害了国家,并称官员们正努力从内部阻扰其的决策。文章的不实报导不仅遭到了川普、彭斯等美国众多高官的斥责以及白宫的严厉批评,而且也受到了部分美国普通老百姓的质疑。一位留言《纽时》的网民的看法很具有代表性:“幕僚通常有两种选择,要么按照法律执行总统的意愿,要么辞职。作者选择的第三种方式,挑选他们想要的来执行,这是危险的先例。我们的政府不应该这样运作。”
然而,深谙政治基本道德和新闻从业原则的《纽时》却宁愿牺牲自己的名誉,也要选择直接攻击川普,背后有着怎样的布局非常令人怀疑。大纪元唐浩的评论文章指此举暗藏着五大目的,其中前两个目的与美国中期选举有关,即希望削弱川普和共和党的力量,为民主党在选举中获胜造势。
无疑,这也是北京当局所希冀出现的局面。在中美贸易战开打后,面对着川普的极限施压,担心政权不保而不愿妥协,但又无太多之法应对的北京政权,在联欧联日抗美失败后,开始采取拖延战术,同时悄然寄望于美国中期选举,希望共和党失利,从而在未来两年中川普施政受掣肘,缓解贸易战压力。
不过,那些躲在暗处的美国“暗势力”和北京政权的希望恐怕都要落空了。9月6日,大陆观察者网刊登的美国戴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陈力简撰写的《美国中期选举民主党胜券在握?看过基本盘该心凉了》,透露了很多很有意思的信息。
先说文章的结论,那就是根据他们所掌握的数据,共和党胜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而且新的国会中,共和党国会将会和川普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对于川普政策阳奉阴违的议员将会在中期选举中遭到清洗。这也就意味着“那些准备靠中期选举来阻挠特朗普政策的人是打错了算盘”。
文章首先指出,民主党在参议院获胜的可能性为零,因为有超过十位民主党参议员需要在川普获胜的州寻求连任,而这显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民主党只能寄希望于获得众议院的控制权。文章对此给予了详细的分析。
作者指出,很多人认为争取中间选民的支持就能获得竞选胜利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谁能取胜,关键是各党派基本盘的投票情况,而让坚定支持宪法第二修正案,反对堕胎,反对大政府和福利,反对高税收,主张自由贸易的共和党基本盘去支持持相反观点的民主党,是难于上青天。而如果基本盘选民对自己的候选人不满意,他们的做法是选举当天待在家里不去投票。
要知道,共和党基本盘的重要力量之一是超过五百万虔诚的基督徒,不久前川普在白宫会见全美100名福音派牧师,让他们叫信徒去投票,就是阻止左派当选的举措之一。而这股力量是不可小觑的。
那么共和党为何会取胜呢?文章列举了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民主党快速滑向极左,而他们的不断对公司和企业收税来补贴免费医疗、免费大学教育、接纳移民等主张,并不为传统民主党人认同。
第二个是美国经济出现好转。世界民众都会注意到,川普上台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美国经济发展迅速。美国商务部29日公布的修正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达到了4.2%(此前公布的4.1%)的增长率。根据亚特兰大联储银行预测,美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率更有可能达到4.6%。非洲裔、拉丁裔、亚裔美国人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妇女就业率是60年历史最高水平。工薪家庭实际收入增长加速,房市股市形势较好。
毋庸置疑,经济形势的好转,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价值的回归,将大大增强共和党的支持率。
此外,川普与各国达成或正在达成的贸易协定,也使原本属于民主党基本盘的不少美国工会转投共和党。
第三个原因则是川普在共和党中享有崇高的威望。笔者不久前看到的美国民调显示,川普在共和党内的支持率高达90%以上,这说明共和党的忠实选民是认同川普一向以来的作为的,对此,陈力简的文章给出了更为具体、生动的例子。
让笔者忍俊不禁的是两个例子,一个是日前亚利桑那州角逐参议员的候选人McSally顺利获得了党内提名,由于她和建制派关系很好,所以川普没有明确支持她。有意思的是,在一直在党内批评川普的参议员Flake表达对McSally的支持后,McSally为了避免被共和党基本盘的误解,居然公开拒绝了这个支持,这可是要冒着极大的风险的。最终McSally获得提名,川普也肯定了她的决定。这说明共和党的候选人们深知川普在党内的威望,因为与川普唱反调而落败的例子已不是一个两个。
另一个例子是在南卡罗莱纳州,建制派出身的众议员Sanford对川普也是一向是批评态度,在共和党初选前不足24小时,川普宣布支持实力远不如Sanford的党内挑战者Katie,结果Katie获胜。川普俨然成了共和党候选人获得提名的压舱石。
除了上述三个原因预示着川普所在的共和党将取得中期选举胜利外,文章还通过列举一些重要选区的基本盘以及民调,来表明民主党获胜的概率并不高。
显然,种种迹象都在昭示着不管美国的“暗势力”和北京当局幕后如何兴风作浪,如何诋毁川普,但终究是白费心思,打错了算盘的北京还有什么招数吗?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