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据英国《卫报》报导,一艘满载美国大豆、名为“飞马峰号”(Peak Pegasus)的货轮,自上个月未能在关税加征落地前抵达中国,也未卸货返航,而是一直滞留在海上,在大连港附近停泊。
距今一个月前,7月6日彭博社报道,“飞马峰号”载着7万吨美国大豆全速开向中国北方,然而最终还是没能赶在中国对美国大豆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落地前到港通关卸货。
值得注意的是,7月10日人民日报网刊文“我国完全有能力应对美国大豆进口减少缺口”,文中引述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谈话:自今年4月以来,中储粮未再新采购美国大豆。除此,又引述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专家说法称,截至6月28日,中国已3周没有新增采购美国大豆,而且累计取消了61.5万吨美国大豆订单。
紧接7月12日,人民日报网再度刊文“夏粮丰收,奠定全年粮食丰收基础”,指称从各地实打实收情况看,今年夏粮丰收已成定局。
人民日报这两篇文章并非无故刊登,因为当时消息直指这艘船上7万吨美国大豆的买主是国企中储粮。
虽然中储粮自称今年4月以来未再新采购美国大豆,但其他消息显示也不排除是4月之前的订单。因6月初,即中美第三轮经贸协商出初步成果时,北京宣称在农业及能源有具体进展,并随即传出中粮等国企重新采购美国大豆。
消关消息亦见诸大陆媒体,如2018年6月4日新浪财经在“中粮买入美国大豆,其关税威胁令中国买家心忧”一文提到:虽然还不清楚中粮已经买入多少船美国大豆,但是消息人士称,中粮集团和中储粮合计已经买入至少十船美国大豆。
显然就争议时间有无进口美国大豆,一般媒体报导与党媒上粮食国企的说法有很大的出入,也就是有人陈述不实。
而7月18日,统计局网站公布2018年夏粮产量资料:全国夏粮总产量13,872万吨,比2017年减少306万吨,下降2.2%。
也就是官方数据都在打脸党媒“夏粮丰收”的说法。此外,按统计专家的解释,夏粮减产主因是种植面积减少。但据分析,今年中国夏粮播种面积26,703千公顷,比上年减少164千公顷,下降0.6%;夏粮产量因面积减少而减产只是86万吨。那么还有200多万吨是因何减产?
在今年没有特别大的天灾大情况下,为什么夏粮由年年增产到突然歉收?又在全国粮仓大清查启动后,吉林省洮南大通粮仓就起火而且无人负责?党管媒体不关注这些,却都在“关心”报导美国农民如何对贸易战“叫苦”。
美国大豆船开往中国,说明买主最大可能在中国,要是一般企业的话早就急着解决,那么中方什么样买家可以至今一个月不买单,那只能是有官方背景的国企,才可以如此周旋,还可以利用宣传并误导国内民众美国大豆自食其果。
其实,如果这买主是国企的7万吨大豆最后重启进口,海关也可以另一种形式返还税款给国企,关税成本最终还是由全国纳税人吸收。
如同日前,在北京前脚拟对美国进口液化天然气课征25%最高关税,中石油后脚立即就将天然气提价40%。贸易战期间,诸如此类的新闻连着看,就能够知道中共外交部所谓“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反制”的“代价”其实是全中国民众的生活成本与压力。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