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8年04月23日讯】台湾的垃圾回收成果,备受国际社会推崇。在今年的“世界地球日”,有大陆异见人士向媒体表示,亲身感受到台湾民众的环保意识很强,而这是过去他在大陆生活时无法体会的。
熟悉欢快的音乐响起,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倒垃圾。
曾被称为垃圾之岛的台湾,现如今成为资源回收的模范生。
2016年,《华尔街日报》曾盛赞台湾,是垃圾处理的天才。
今年的4月22号,第49个世界地球日,台湾的主题是“终结塑胶污染”。台湾环保团体当天举行记者会,邀请台湾各界共同举办各项环保行动,来响应这一主题。
而对于四面环海的台湾,海洋环境保护尤为重要,当天台湾多地也举办了净滩活动。
在台湾生活了约两年时间的大陆异见人士龚与剑向媒体反映,他感到台湾民众的环保意识很强,特别是家居垃圾的分类习惯。当地人以及游客最喜欢逛的夜市,都会在一到两百米左右放置垃圾箱。他说,这是他过去在大陆生活时无法体会的。
龚与剑感觉,环保理念已经深入到普通台湾民众心里,他们的垃圾分类就做得非常好。而大陆人的文明素养和对环保的理念认知,可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纽约作家、美国北大笔会副会长何哲:“大陆的人爱丢垃圾都成习惯了。北京每年就是很多游客,到处乱扔东西。弄得很脏,而且大陆这种随手扔东西多少年都改不了,到了国外他都乱扔。”
民间组织“绿色江河”发起人谭作人表示,这体现了台湾在制度建设上远远领先大陆,也反映了台湾和大陆教育的不同。
民间组织“绿色江河”发起人谭作人:“台湾是很好的传承了中华文化,加上台湾受教育的程度比较高,它的教育是真正的人文教育和科技教育、文化教育,而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灌输,那么人的素质的提高就是很自然的情况。而我们如果为某种政治目的服务的教育,它是把千姿百态的人塑造成一模一样的人,模式化或者体制化的人,这是失败的教育,这也是中国大陆现在不能创新,甚至一个芯片都做不出来的一个很现实的教训。”
谭作人说,自己原来有位老师叫陈传康,是北京大学地理系的教授,也是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创始人。陈老师从台湾回国后曾讲过,台湾是一个有理念的社会。
谭作人:“(陈传康教授说)台湾人做任何事情,都有文化的理据。它就说明这是整个文化的一个层次的提升,对人的提升,说明台湾的教育是成功的。0455做任何事情都是讲规矩的。大陆的人到现在的话,说个实话有点像丛林社会的人,生物性更多一点,社会性和文化性非常差,这个就是在素质上的差别,理念上的差别。”
大陆民众这种在素质和理念上的差异,被认为和中共长期有意的破坏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根据台湾《天下》杂志报导,台湾的资源回收,兴起于1990年代末期。由于环保观念升高,政府立法规范,加上企业重视环保的社会责任,都让垃圾分类、资源回收、事业废弃物循环利用等在许多国家未必受到重视的做法,成为台湾人的日常。
根据台湾环保署统计,2016年全台资源回收率达到57%,而据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统计,2015年德国回收率为65%,韩国59%、奥地利58%,美国仅有35%。
正是靠着这种另类的“垃圾外交”,台湾成功打入OECD。
尽管北京抗议,要求OECD承诺对台“七不”,包括不接受台湾为会员、不接受OECD官员访台等,但因为台湾在废弃物处理上的成就,OECD并不理会中共要求。
虽然去年7月,台湾云林爆发垃圾大战,凸显台湾仍有垃圾问题。但中国大陆的“垃圾围城”遍及大江南北,中共当局的垃圾处理能力被指低下。
采访/陈汉 编辑/王子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