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天宇清 晚秋重养生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10月23日讯】霜降,是中华传统24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2017年的霜降交于10月23日5时26分。

霜降是指霜始降之期,历代文献皆有记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礼记》〈月令〉载:“霜始降,寒气总至。草木黄落,乃伐薪为炭。”《国语•周语中》:“驷见而陨霜,火见而清风戒寒。”三国吴韦昭注:“谓霜降之后,清风先至,所以戒人为寒备也。”

民间历书《黄历》则说:“斗指己为霜降,气肃、露凝结为霜而下降,故名霜降也。”

此时暑气消退,在夜晚和早晨,地面水蒸汽遇冷就凝结成露珠,如果遇到更冷的空气就会结霜。天气渐冷、初霜出现。

霜降三候


深秋季节,草木萎黄,复归大地。(Pixabay)


中国古人将霜降分为三候。《周书‧时训》曰“霜降之日豺乃祭兽,后五日草木黄落,后五日蛰虫咸伏”。

一候豺乃祭兽,是说豺捕到了猎物后,好像祭祀一样,会先摆在一起陈列出来,然后再食用。

二后草木黄落,不耐寒的植物停止了生长,草木树叶四处凋零。

三候蛰虫咸俯,曾经鸣叫的虫类都感受寒气肃凛,低头不食,进入冬眠。

霜降习俗—吃柿子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前后,正是柿子的成熟期。中医认为,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柿子具有清热去燥、润肺化痰、止渴生津、健脾、治痢、止血等功效。

在台湾,霜降的鸭子卖的非常火爆,有时还会出现脱销、供不应求的情况。鸭肉性寒凉,秋季润燥首选吃鸭子。

山东人则说:“处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萝卜。”民间自古就流传着”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谚语,”秋后萝卜赛人参“,收成是与节气搭配的,此时萝卜收获,正是大自然赐予的当季食物。


赏菊饮酒为秋季一大雅事。(全景林/大纪元)

霜降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南朝梁代吴均的《续齐谐记》说:”霜降之时,唯此草茂盛“。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富贵人家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放置广厦中,前轩后轻,也搭菊花塔。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饮酒赏菊,,赋诗泼墨。清代小说《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中众人赏花饮酒吃蟹之余,诗兴大发,作了12首咏菊诗,其中贾宝玉的《种菊》一诗写道:“携锄秋圃自移来,篱畔庭前处处栽。昨夜不期经雨活,今朝犹喜带霜开”。《访菊》写道:“闲趁霜晴试一游,酒杯药盏莫淹留。霜前月下谁家种,槛外篱边何处秋。”而林黛玉更赞美菊花“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霜降时节,菊花盛开。(全景林/大纪元)

霜降扫墓

古时候,霜降时节人们还去扫墓。据《清通礼》记载:“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扩荃,届期素服诣墓,具酒撰及菱剪草木之器;周服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如今,霜降扫墓的风俗已少见。但霜降时节的十月初一“寒衣节”,在民间仍较为盛行。寒衣节,也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鬼节”等,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三大“鬼节”。为避免先人们在阴曹地府挨冷受冻,人们焚烧夹有棉花的五色(红、黄、蓝、白、黑)纸,意思是天气冷了,给地下的先人们送去御寒的衣物。

霜降养生

古人一般很重视霜降节气的秋补。闽台民间在霜降这天,要进食补品,闽南有句谚语:“一年补通通,不如补霜降。”霜降时节,养生保健尤为重要。

霜降进补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时节,天气越发寒冷,人们认为先“补重阳”后“补霜降”,而且“秋补”比“冬补”更要紧。因此,霜降时节,民间有“煲羊肉”、“煲羊头”、“迎霜兔肉”的食俗。

医书上也有加“四珍”、“八珍”的补药煲羊肉,可以辅疗肺病、疟疾的记载。迎霜兔肉就是经霜的(即霜降)的兔子肉,这时候的兔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

饮食平补

五行中深秋时节属金,人体五脏中秋主肺,中医养生学的观点中,向来有“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四季五补之说,因此秋季的饮食应当以温润为宜,饮食进补则应以平补为原则。

秋深属金、易伤肺,人们易犯咳嗽。饮食上可多食粥暖胃兼润肺,其他滋润的食物如: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雪里红)、萝卜…等,都具有生津润燥、宣肺止咳、固肾补肺之效。

(记者李倩倩报导/责任编辑:宝来)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