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8月08日讯】被誉为“中国航空科研事业开拓者”的虞光裕,领导研制了多种飞机发动机,但在文革迫害中丧命。今天的“百年红祸”特别报导,我们来看看这位科学家的故事。
虞光裕1918年出生于江苏金坛。怀着“航空救国”的理想,他考入中央大学航空工程系,1941年毕业后,在成都航空研究院任技术员,并按照当时进入空军必须加入国民党的规定,成为国民党员。
1944年虞光裕考取出国进修生,先后去美国圣路易城麦克唐纳飞机工厂,和圣路易城华盛顿大学工程研究院学习。之后又去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工厂,参加国民政府与英国合作的飞机设计工作。
1949年,虞光裕满怀报国之心,放弃国外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渥的生活,同时拒绝了国民政府要他去台湾的命令,冲破重重阻力,和一批爱国学者一起途经香港、朝鲜,辗转三个月,在当年八月初到达天津。
民间历史研究人士 朱韵和:“他回国的时候周恩来还接见。然后他就到了军委航空局报到。分配在华东军区航空处航空工程研究室。任务就是调查、草拟航空工厂建设计划。”
当时中国的航空工业还在草创阶段,但中共力挺越过三八线的朝鲜,卷入了朝鲜战争,空军有大批的飞机和发动机亟待修理。虞光裕主动申请去东北,分到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从飞机设计改行为修理飞机发动机。他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钻研发动机技术和俄语,建立图纸资料管理制度。短短一年多时间,工厂就能修理航空发动机和制造部分重要零部件,给空军作战和训练提供了保障。
1956年,航空工业局下令向科学技术进军。虞光裕身为新成立的发动机设计室副主任,开始领导设计“喷发1A”发动机。
朱韵和:“56年领导研制中国的第一台喷气发动机。同时也参与了多种喷气发动的研制和设计工作。他在56年(被)授予二级工程师,64年被授予技术中校军衔。”
1962年下半年,虞光裕主持建设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试验基地,但由于他不是党员,讨论项目计划的党委会不能参加。因此试验基地的重要核心设备试验之一——全台压气机试验器和厂房,就被人提议砍掉了。据他的妻子回忆,虞光裕气得话也说不出来,一心想着如何弥补。最终在妻子的协助下,申请到了项目,并用砖块和各种废料搭建起了一个简易厂房。
“喷发1A”、“红旗二”、“涡扇五”等一个个发动机型号在虞光裕领导的团队中诞生,他被誉为“中国航空科研事业的开拓者”。但是在“文化大革命”中,虞光裕遭受到迫害。他遭到批斗,被迫到车间劳动。辛苦搭建的简易厂房,这时反而成了他的罪状。虞光裕被迫跪在厂房前半天,人们还指责他,这么重要的厂房,为什么建的这样简陋。
朱韵和:“70年的5月25日,他在装卸旧锅炉的时候,被掉下来的通风管道砸伤,然后当时可能就是流血过多,抢救无效,5月30日去世,终年52岁。正是当工作之年,或者是出成果之年,被人为的夭折了。”
和虞光裕类似,航天科研界有多名技术专家在文革中丧命。例如被誉为中国飞机设计史上“一代宗师”的徐舜寿,在文革中备受折磨,年仅51岁就被迫害致死。
采访/常春 编辑/尚燕 后制/陈建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