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节气——大暑习俗及养生禁忌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7月22日讯】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太阳黄经为120度时大暑至。2017年的大暑落在7月22日23时15分。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比小暑还要热,所以称之为“大暑”。《历书》记载:“斗指丙为大暑,斯时天气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六月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民谚说,大暑至,万物荣,泥鳅黄鳝变成龙。

中国古代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陆生的萤火虫产卵于枯草上,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是腐草变成的;第二候是说,天气开始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第三候的意思是,时常会有大的雷雨出现,而这大雨使暑湿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宋代文学家苏轼在其诗篇《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形象地描述了夏日迅疾的雷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大暑时节,热浪滚滚。(Pixabay)


大暑之后就是立秋,正好符合大自然物极必反的规律。唐代诗人元结诗云:“时节方大暑,是来登殊亭。凭轩未及息,忽若秋气生。”诗人认为,如果用心体察,在大暑中,已经可以嗅到秋的气息。

大暑习俗 吃凉喝热

大暑节气,民间流行的饮食习俗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吃凉性食物以消暑,与此相反的是,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

如粤东南地区有吃仙草的习俗,谚语说: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台湾吃凤梨

大暑期间,台湾有吃凤梨的习俗,民间百姓认为这个时节的凤梨最好吃。加上凤梨的闽南语发音和“旺来”相同,所以也被用来作为祈求平安吉祥、生意兴隆的象征。

另外,大暑前后就是黄历六月十五日,台湾也叫“半年节”,由于黄历六月十五日是全年的一半,所以在这一天拜完神明后全家会一起吃“半年圆”,半年圆是用糯米磨成粉再和上红面搓成的,大多会煮成甜食来品尝,象征意义是团圆与甜蜜。

山东喝羊肉汤

山东南部地区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营养学家认为,羊肉在伏天吃营养程度最高。三伏天,人体内积热,此时喝羊汤,同时把辣椒油、醋、蒜喝进肚里,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吃伏羊的习惯,与当地的农事、气候有关。入伏之时,正是麦收结束,新面上市。是一个短暂的农闲期。夏收初过,人已疲惫,借此机会休养生息,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另外,福建莆田人要吃荔枝、羊肉和米糟来“过大暑”。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民谚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需医生开药方”。

浙江送“大暑船”

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送“大暑船”时,伴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暑送“大暑船”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大暑船”完全按照旧时的三桅帆船缩小比例后建造,长8米、宽2米、重约1.5吨,船内载各种祭品。活动开始后,50多名渔民轮流抬着“大暑船”在街道上行进,鼓号喧天,鞭炮齐鸣,街道两旁站满祈福人群。“大暑船”最终被运送至码头,进行一系列祈福仪式。

随后,这艘“大暑船”被渔船拉出渔港,然后在大海上点燃,任其沉浮,以此祝福人们五谷丰登,生活安康。

民俗学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大暑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身体健康的美好愿望,也给丰富多彩的节气文化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大暑时节中医养生方法

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旺盛的节气,在养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寒病夏治”的医理。意思是说一些在冬季比较容易发作的病应该在夏季治疗,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腹泻、风湿痹症等阳虚症,暑期是最佳的治疗时机。例如三伏天去拔火罐、贴“伏帖”最容易去除体内的寒气。

另外,大暑节气,高温酷热,易动肝火,常常会觉得心烦意乱、食欲不振、急躁焦虑等,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态宜清静,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刺激。

饮食以清为补


明朝医学家李时珍提出,“食粥”是夏季最佳饮食。(Pixabay)

大暑养生饮食宜以清为补,宜补气清暑,宜健脾养胃,宜药粥进补。清补食物有绿豆、百合、黄瓜、豆芽、鸭肉等;补气清暑食物有冬菇、紫菜、西瓜、番茄等,亦可选用西洋参、太子参、黄芪;健脾养胃食物有赤小豆、薏米、南瓜等;药粥有绿豆粥、扁豆粥、莲子粥、薏米粥等。在大暑当日或在高温暑热时,广东民间传统上煲荷叶老冬瓜汤进饮以防暑养生,其组成还有赤小豆、薏米、扁豆、灯芯花、猪苓、泽泻、土茯苓等,或淡饮或为甜汤,亦可煲猪骨。

大暑养生 禁忌冷水洗浴

夏季天气炎热,人的汗孔肌腠均处于开泄状态,因此,寒气极易侵入人体,导致阳气暗损。可以见到的病症如手足发冷,小腿转筋,双目视物不清,甚则变生原因不明的发热证。同时,即使是热水洗浴,亦要注意浴后避风,对小儿尤其如此。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忌食过多冷饮

很多人喜欢以喝冷水,吃冰棍等方式消暑降温,这反而太寒凉,非但不能降火,对身体也会造成一定伤害。消暑切勿吃太寒凉,当心物极必反。

总之,在避暑之余,维护人体正常的阳气,保护元气免受伤害,故“养阳”与“就凉避暑”并不矛盾,目的是一致的。《遵生八笺》说:“须于止阳,以消暑气”。说明养阳有助于消暑,避暑可以防止阳气的消耗。

(文:李倩倩/责任编辑:王安平)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