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7年05月25日讯】“@”是常用的符号,可是很多人并不会它的正确读音,有些地区或国家的叫法也不同。下面一起来看看:
其实“@”的正确念法应为“at”(英文发音),国际标准的官方名称为“commercial at”。
据维基百科介绍,“@”符号,是英文单词“at”或英文短语“at the rate of”的缩写,表示“在”、“以某一速率或比率”等意思。
它是一现在常见的符号,因为在电子邮件地址中,它是使用者名称和邮件服务器的网域名称之间的分隔符。“@”的正式名称为commercial at,不过一般读作英文单词“at”。
在台湾普遍称之为“小老鼠”。在香港与澳门译普遍同英文“at”,另外英文中也有“A-Tail”(带尾巴的a)、“monkey tail”(猴尾巴)和“asperand”等别名。
以下是另一些符号的来源和用法:
据了解,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甲骨文,已出现记录语言停顿的“线条”了。在汉代,开始有“句读”的说法。“句”指语意已尽,需作较长停顿;“读”指语意未完,需作小停顿。
直至东汉许慎编著的《说文解字》出现,开始出现类似标点的符号,分别是:“、”,表示文章中停顿的地方,类似现代的逗号;“V”字,表示分段的地方。但是,这两个符号并未盛行。
到了宋代,刻书里出现了句读符号──圈(O)点(、)。“O”点于字旁,表示断句,相当于今日的句号;“、”微点于两字中间,表示要小停顿,相当于今日的逗号。直到明代,小说盛行在人名旁加“I”(单直线),地名旁则加“II”(双直线),可算是专名号的雏型。
真是长见识咯!分享出去哦。
(编辑:张信燕/责任编辑:李明心)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7/05/25/a1326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