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妈妈常常来跟我抱怨,她的孩子“怎么讲都讲不听”,不像我的孩子这么听话;可是我想的是,孩子到底是讲不听,还是听不懂?
儿子才刚刚会走的时候,我担心他以后到马路上,遇到危险不懂得反应,于是带着他们在公园里玩“走走走、停!”的游戏,一边走一边说“走走走!”在喊停的时候,做出夸张的静止动作。儿子一开始根本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七岁的女儿却玩得非常开心,儿子也慢慢地学着姊姊一起玩。
接着,我们改玩“快快的!”跟“慢慢的∼”我们边跑边说:“快快的!快快的!”然后一喊“慢慢的∼慢慢的∼”脚步就要变慢。后来又衍生到“蹲下去”、“站起来”、“跑跑跑”、“走走走”,当孩子的大脑跟身体动作,能够确实与指令连结起来,就代表孩子真的懂了这些语言代表的意思。
因此,儿子从会跑开始,只要他一开心往前跑,我们在后面喊“慢慢的”,甚至喊“停!”他都懂得我们在说什么,自然就不会在马路上横冲直撞。
我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小小孩往前乱跑的时候,大声地在后面喊:“你这样会被车撞到,很危险!”“要我讲几次你才懂呀!不准跑。”我便会想,在三岁孩子的脑袋中,他真的理解“被车撞到”、“危险”、“懂”这些语汇所代表的概念吗?等到大人上前一手抓住孩子,另一手打下去的时候,孩子懂不懂他为什么被打?
从游戏中学习
儿子两岁多的时候,我观察到亲子馆中有人意图抢他的玩具时,他会做出推的动作,回到家,我便跟他坐在床上,我喊“我推你!”然后轻推,让他倒在床上。
我又喊“我挤你。”就用身体去挤他;我喊“拉你!”时,就把他拉起来,儿子反复玩着这些游戏,玩得非常开心。那阵子我们常常玩这类游戏,因此,当他来挤我的时候,我说“不要挤我,我不喜欢。”孩子就听得懂我的话,也理解原来他正在挤我。
我利用跟孩子单独相处的时间,用游玩的气氛,结合动作跟语言,事先让孩子理解我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而不是等到事情发生了,才用“孩子听不懂的话”制止他。
当孩子正在保护自己的玩具时,眼睛只有玩具,不见得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妈妈喊“不要推人!”时,如果孩子还无法理解“推人”的意思,当然无法制止他的动作。
父母以为在孩子打人的当下开口制止,孩子就会懂得“不可以打人”,事实上孩子根本没意识到“这是打人”,只会记得“那个人抢我玩具,妈妈竟然还骂我”的委屈。
两个孩子打架的时候,即使父母强力拉开彼此,孩子眼睛还是恶狠狠的盯着对方,根本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动作,就好像杀人犯总会在落网后自白:“我发现那个男人伸手去摸我女友时,我就扑过去了,一直到他没反应了,我才知道我正在打人,过一段时间才知道,我把人打死了。”
孩子也是这样,情绪来的时候,眼中只有他在意的目标,完全没有攻击的意识。我会在孩子开始与朋友大量互动之前,结合孩子需要的语汇与动作,想尽办法事先让孩子理解这些意思,我不会在孩子脑中没有画面、心中没有感觉的时候,硬讲一堆道理,硬扯一堆“同理”。
─ ─转自《孩子只是卡住了:突破教养关卡,就要看懂孩子、协助破关》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李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