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你是不是在朋友圈里,品尝了这样一顿大餐:12月23日晚上,我所在的城市,3个涉黄俱乐部被端掉。
警方发布消息,有人炮制涉案人员名单,有媒体调查3个俱乐部的背景,不知真假的讯问笔录流出,某些所谓的大佬澄清“没有进去”。一波一波的信息,汹涌而至,一个热闹的圣诞节,一个热闹的周末,就这么丰富多彩地度过了。
相比10多年前,现在的人们真的幸福啊,一个手机屏幕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信息。
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我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那时网际网路还没有普及,那是一个新闻匮乏的年代。有时候,我与摄影记者就去“扫街”,在大街上漫无目的地闲逛,以便发现新闻。
我曾经因为寻找新闻,两次在街头碰巧目击到车祸的发生。至今还记得,两次车祸分别倒下的是一个是老人和一个是姑娘,那就是当年的新闻素材。
那是新闻采集的“原始社会”。通讯员供稿,新闻热线,突发事件,以及街头见闻,供我们填充报纸的版面。那时候的报纸很薄,因为实在没有太多的内容可以写。于是,就有人发明了“新闻策划”。
我所在的报纸,一个前辈就策划了一次“暗访酒店卖淫嫖娼”的新闻,大约经过了周密的部署,策划和暗访很是成功。读者爱看,警方重视,报纸弘扬了人间正气,好像为社会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那时候,我对于前辈同事的有勇有谋很是敬佩,觉得那就是一个新闻人应该做的。
时间流逝,那样香艳的新闻,还是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并配有各种现场的照片。我仿佛看到另一世界总是顽强地以其方式野火烧不尽地存在着,于是便有一种挫败感——我们为之付出心血的那些新闻,除了满足了人们偷窥的欲望,仿佛并不能让社会文明前进一步。
越成长越怀疑,怀疑报纸上的白纸黑字,怀疑电视里的抑扬顿挫,怀疑我们认为的肮脏是否真的肮脏,怀疑我们定义的干净是否真的干净。
若干年后,我不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新闻人,甚至如今已不再是一个新闻人,对于什么样的新闻更有价值有了自己的看法。
比如,我已经不再敬佩当年策划暗访嫖娼的前辈,我甚至认为,那不过是以帮助读者偷窥的名义,进行了一次偷窥。偷窥,是人的天性,偷窥别人的性事大约是人最隐秘的天性之一。但我觉得这种偷窥,不具有“公共价值”,不值得媒体冲锋陷阵。
所以,当那天警方公布3个娱乐场所被端掉的时候,我说出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不再报导这样的事情,那么中国的媒体还算进步了一点点。
这话当然极端了,毕竟,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这样的新闻。不仅传统媒体会报导,新媒体更会跟着添油加醋,因为人民群众在这方面的需求太大了。
正所谓,无欲则刚,有需求就容易被操控。
一份造假的名单,就可以让大家一个字一个字地研究,一个网际网路投资界地震的传闻,就可以让很多人主动辟谣。这场热闹,集中了“性与谎言以及偷窥”等关键词,几乎可以吸引所有成年人参与讨论。只是,在大规模的狂欢中,仿佛有一个水平高超的导演,在幕后会心一笑。
我曾在剧场里听过一次相声,后来再也没去听过,因为,我感觉自己每一次的鼓掌和笑,都是被台上的人提前设计好和现场操纵的。为这样的“设计”购买门票,我觉得挺傻的。
有时候觉得,很多人如同生活在一个被设计出来的巨大场景中,鼓掌喝采,甘之如饴。在这个场景中,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被娱乐一下,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被感动一下,在适当的时候,我们被震惊一下。
比如,有人震惊于落马者藏了那么多的钱,有人震惊于有的医生收了那么多回扣,有人震惊于名媛俱乐部里有那样的事情。
总不能谎话听多了就信以为真吧。明明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干净,还要对它的肮脏震惊,大约就是入戏太深吧。
──转自《作者微信公众号》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刘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