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濤:你只是在一個被設計的場景中鼓掌喝采

這幾天,你是不是在朋友圈裡,品嚐了這樣一頓大餐:12月23日晚上,我所在的城市,3個涉黃俱樂部被端掉。

警方發佈消息,有人炮製涉案人員名單,有媒體調查3個俱樂部的背景,不知真假的訊問筆錄流出,某些所謂的大佬澄清「沒有進去」。一波一波的信息,洶湧而至,一個熱鬧的聖誕節,一個熱鬧的週末,就這麼豐富多彩地度過了。

相比10多年前,現在的人們真的幸福啊,一個手機屏幕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新聞信息。

這讓我想起多年前,我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那時網際網路還沒有普及,那是一個新聞匱乏的年代。有時候,我與攝影記者就去「掃街」,在大街上漫無目的地閑逛,以便發現新聞。

我曾經因為尋找新聞,兩次在街頭碰巧目擊到車禍的發生。至今還記得,兩次車禍分別倒下的是一個是老人和一個是姑娘,那就是當年的新聞素材。

那是新聞採集的「原始社會」。通訊員供稿,新聞熱線,突發事件,以及街頭見聞,供我們填充報紙的版面。那時候的報紙很薄,因為實在沒有太多的內容可以寫。于是,就有人發明瞭「新聞策劃」。

我所在的報紙,一個前輩就策劃了一次「暗訪酒店賣淫嫖娼」的新聞,大約經過了周密的部署,策劃和暗訪很是成功。讀者愛看,警方重視,報紙弘揚了人間正氣,好像為社會文明的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那時候,我對於前輩同事的有勇有謀很是敬佩,覺得那就是一個新聞人應該做的。

時間流逝,那樣香艷的新聞,還是經常出現在媒體上,並配有各種現場的照片。我彷彿看到另一世界總是頑強地以其方式野火燒不盡地存在著,于是便有一種挫敗感——我們為之付出心血的那些新聞,除了滿足了人們偷窺的慾望,彷彿並不能讓社會文明前進一步。

越成長越懷疑,懷疑報紙上的白紙黑字,懷疑電視裡的抑揚頓挫,懷疑我們認為的骯臟是否真的骯臟,懷疑我們定義的乾淨是否真的乾淨。

若干年後,我不再是一個積極向上的新聞人,甚至如今已不再是一個新聞人,對於什麼樣的新聞更有價值有了自己的看法。

比如,我已經不再敬佩當年策劃暗訪嫖娼的前輩,我甚至認為,那不過是以幫助讀者偷窺的名義,進行了一次偷窺。偷窺,是人的天性,偷窺別人的性事大約是人最隱秘的天性之一。但我覺得這種偷窺,不具有「公共價值」,不值得媒體衝鋒陷陣。

所以,當那天警方公佈3個娛樂場所被端掉的時候,我說出了這樣一句話——如果不再報導這樣的事情,那麼中國的媒體還算進步了一點點。

這話當然極端了,畢竟,人民群眾喜聞樂見這樣的新聞。不僅傳統媒體會報導,新媒體更會跟著添油加醋,因為人民群眾在這方面的需求太大了。

正所謂,無慾則剛,有需求就容易被操控。

一份造假的名單,就可以讓大家一個字一個字地研究,一個網際網路投資界地震的傳聞,就可以讓很多人主動闢謠。這場熱鬧,集中了「性與謊言以及偷窺」等關鍵詞,幾乎可以吸引所有成年人參與討論。只是,在大規模的狂歡中,彷彿有一個水平高超的導演,在幕後會心一笑。

我曾在劇場裡聽過一次相聲,後來再也沒去聽過,因為,我感覺自己每一次的鼓掌和笑,都是被台上的人提前設計好和現場操縱的。為這樣的「設計」購買門票,我覺得挺傻的。

有時候覺得,很多人如同生活在一個被設計出來的巨大場景中,鼓掌喝采,甘之如飴。在這個場景中,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被娛樂一下,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被感動一下,在適當的時候,我們被震驚一下。

比如,有人震驚於落馬者藏了那麼多的錢,有人震驚於有的醫生收了那麼多回扣,有人震驚於名媛俱樂部裡有那樣的事情。

總不能謊話聽多了就信以為真吧。明明知道這個世界並不乾淨,還要對它的骯臟震驚,大約就是入戲太深吧。

──轉自《作者微信公眾號》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責任編輯:劉旋)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