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应对饥荒的智慧甚至高于今天

【新唐人2016年11月8日讯】今天,如果发生经济危机,就会造成一部分人失业。而古人民对类似的情况会采用相反的做法,效果会更好。《荒政备览》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宋代的范文正公,到杭州为官,刚好赶上了荒年,一斗粟贵到一百二十文,百姓非常痛苦。

范公买粮,反而把粮价增到一百八十文,并且到处张榜公布,详细地说明本州米少,所以不惜重金收购。人们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

没过几天,四面八方的商人都争相来到这里卖粮,米就就自己降下来了。这一办法,使百姓受益不浅。

《安士全书》评论此事说,荒年大兴土木,修造庙宇、桥梁,也是这个意思。人们只知年岁不好,就停下一切工作。哪里知道,贫民无所事事,正是加快他们走投无路啊。只有出外做工,才能得到收入,富家的钱粮,就不知不觉地流散到贫穷的人家。无损于富家,却帮助了贫民啊。

责任编辑:又容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