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古代應對飢荒的智慧甚至高於今天

【新唐人2016年11月8日訊】今天,如果發生經濟危機,就會造成一部分人失業。而古人民對類似的情況會採用相反的做法,效果會更好。《荒政备览》中有這麼一個故事。

宋代的范文正公,到杭州为官,剛好趕上了荒年,一斗粟贵到一百二十文,百姓非常痛苦。

范公買糧,反而把糧價增到一百八十文,并且到处张榜公布,详细地说明本州米少,所以不惜重金收购。人們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

没過几天,四面八方的商人都争相来到這裡賣糧,米就就自己降下來了。这一辦法,使百姓受益不浅。

《安士全書》評論此事說,荒年大兴土木,修造廟宇、桥梁,也是这个意思。人们只知年岁不好,就停下一切工作。哪里知道,贫民无所事事,正是加快他们走投無路啊。只有出外做工,才能得到收入,富家的钱糧,就不知不觉地流散到貧窮的人家。无损于富家,却幫助了贫民啊。

責任編輯:又容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