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闻】常州污染悲剧 折射中国棕地隐患

【新唐人2016年04月21日讯】常州外国语学校因选址紧邻“毒地”,导致数百名学生患病一事,虽然并非首次见诸媒体,但经由央视报导后,迅速成为外界关注焦点。目前中国各地的棕地(Brownfield),许多只是在表层进行修复,就被再次拿来开发利用。土壤污染具有的滞后性和隐蔽性,使得这些棕地成为威胁公众安全的巨大隐患。

常州外国语学校近期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焦点。据报,学校附近正在开挖的地块上曾是三家化工厂,临近土地污染严重,导致近数百名学生身体异常。

《澎湃新闻》披露,今年1月起,学校旁边的常隆地块原定的修复方案,由土壤开挖变成了用粘土覆盖,原定的商业广场用途也被改成了生态休闲公园。专家认为,这样的土壤修复并没有消除污染物质,早晚是一颗生态炸弹。

目前官方成立了调查小组介入。事件再次把大陆棕地隐患,也就是被弃置的工业或商业用地,被重复使用所带来的危险,重新拉进公众视野。

英国《金融时报》报导,中国各地散布着棕地,其中许多只在表层进行了修复,就重新开发成住宅或做其他用途。

然而,有多少面积的“毒地”被再次使用,这部分数据对公众至今仍是个谜。

北京律师董正伟:“这个毒地肯定是比较多的。比如工厂搬迁以后,尤其在靠近城市,很多开发商,他们肯定是不考虑土壤情况。只要能尽快把房子卖出去赚到钱是目的。土壤污染的监测、治理、修护,没有纳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和环保机构的日常性执法过程中,这就很容易出问题。”

2013年北京律师董正伟,曾要求公开土地污染数据,但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2014年当局才首次公布全国土壤污染状况公报。根据公报,以18亿亩耕地面积计算,中国约有3.49亿亩耕地被污染。

董正伟:“大家当时分析(列为国家秘密)的原因,因为调查出来的土壤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公开最终的结果,至少是有1/5的耕地土壤受污染比较严重的。当时全国的情况来看,土壤污染这个事情还没有普遍性的进入政府自上而下的采取有效措施、去强力推进治理和保护的阶段。”

2010年大陆媒体就曾披露,当时深圳共有886块地块由原来的工业用地转成别的用地类型,其中转成商住和公共建筑用地的,约占总数的40%。然而,在深圳市国土局、规划局和贸工局,找不到这些土地原来用途的详细资料。换句话说,无法判断这886块地中,哪些可能存在严重的土壤污染。

值得关注的是,2010年初,深圳的城市更新计划加速,预计十年内完成176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新。

报导说,中国没有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综合防治体系,包括法律法规与管理体系、标准体系、监测监控体系、土壤修复技术体系等。在这种情况下进行城市更新,已经引发多个城市的“毒地”风波。

目前,中国污染土壤修复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先出让,再修复”,经费由土地开发商承担。二是“先修复,再出让”,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和银行贷款。目前采用第二种模式居多。

据《金融时报》披露,参与环保部全国行动计划的专家估计,中国棕地的清理费用可高达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中国外汇储备的三分之一左右。

也有一种说法是,中共改革开放30多年积累的财富,全部用于污染土壤修复都不够。

2010年陆媒引述专家分析,国土部门应采取行政手段和财政手段来实现棕地重建。当时没有任何针对棕地重建的专门性政策或法规。

如今六年过去了。根据董正伟律师介绍,针对土壤污染或棕地重建的法律法规,仍然缺位。

采访/易如 编辑/王子琦 后制/萧宇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