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聞】常州污染悲劇 折射中國棕地隱患

【新唐人2016年04月21日訊】常州外國語學校因選址緊鄰「毒地」,導致數百名學生患病一事,雖然並非首次見諸媒體,但經由央視報導後,迅速成為外界關注焦點。目前中國各地的棕地(Brownfield),許多只是在表層進行修復,就被再次拿來開發利用。土壤污染具有的滯後性和隱蔽性,使得這些棕地成為威脅公眾安全的巨大隱患。

常州外國語學校近期再次成為公眾關注焦點。據報,學校附近正在開挖的地塊上曾是三家化工廠,臨近土地污染嚴重,導致近數百名學生身體異常。

《澎湃新聞》披露,今年1月起,學校旁邊的常隆地塊原定的修復方案,由土壤開挖變成了用粘土覆蓋,原定的商業廣場用途也被改成了生態休閑公園。專家認為,這樣的土壤修復並沒有消除污染物質,早晚是一顆生態炸彈。

目前官方成立了調查小組介入。事件再次把大陸棕地隱患,也就是被棄置的工業或商業用地,被重復使用所帶來的危險,重新拉進公眾視野。

英國《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各地散佈著棕地,其中許多只在表層進行了修復,就重新開發成住宅或做其他用途。

然而,有多少面積的「毒地」被再次使用,這部分數據對公眾至今仍是個謎。

北京律師董正偉:「這個毒地肯定是比較多的。比如工廠搬遷以後,尤其在靠近城市,很多開發商,他們肯定是不考慮土壤情況。只要能儘快把房子賣出去賺到錢是目的。土壤污染的監測、治理、修護,沒有納入各級政府的工作日程,和環保機構的日常性執法過程中,這就很容易出問題。」

2013年北京律師董正偉,曾要求公開土地污染數據,但環保部以「國家秘密」為由拒絕。2014年當局才首次公布全國土壤污染狀況公報。根據公報,以18億畝耕地面積計算,中國約有3.49億畝耕地被污染。

董正偉:「大家當時分析(列為國家秘密)的原因,因為調查出來的土壤污染是比較嚴重的。公開最終的結果,至少是有1/5的耕地土壤受污染比較嚴重的。當時全國的情況來看,土壤污染這個事情還沒有普遍性的進入政府自上而下的採取有效措施、去強力推進治理和保護的階段。」

2010年大陸媒體就曾披露,當時深圳共有886塊地塊由原來的工業用地轉成別的用地類型,其中轉成商住和公共建築用地的,約佔總數的40%。然而,在深圳市國土局、規劃局和貿工局,找不到這些土地原來用途的詳細資料。換句話說,無法判斷這886塊地中,哪些可能存在嚴重的土壤污染。

值得關注的是,2010年初,深圳的城市更新計劃加速,預計十年內完成176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新。

報導說,中國沒有形成有效的土壤污染綜合防治體系,包括法律法規與管理體系、標準體系、監測監控體系、土壤修復技術體系等。在這種情況下進行城市更新,已經引發多個城市的「毒地」風波。

目前,中國污染土壤修復的商業模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先出讓,再修復」,經費由土地開發商承擔。二是「先修復,再出讓」,資金來源於財政撥款和銀行貸款。目前採用第二種模式居多。

據《金融時報》披露,參與環保部全國行動計劃的專家估計,中國棕地的清理費用可高達7萬億元人民幣,相當於中國外匯儲備的三分之一左右。

也有一種說法是,中共改革開放30多年積纍的財富,全部用於污染土壤修復都不夠。

2010年陸媒引述專家分析,國土部門應採取行政手段和財政手段來實現棕地重建。當時沒有任何針對棕地重建的專門性政策或法規。

如今六年過去了。根據董正偉律師介紹,針對土壤污染或棕地重建的法律法規,仍然缺位。

採訪/易如 編輯/王子琦 後製/蕭宇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