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2月09日电】(新唐人记者公孙觉报导)中国人民抗日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在墨尔本举行演讲,披露了最新的惊人研究。他指出,中共在8年抗战中起的作用完全是反动而且负面的,中共党魁毛泽东通过3大负面战场——打顽战场、统战战场、赤化战场,中共最终窃取了统治中国的权力。
(接上文)
第二个负面战场:统战战场
中共第二个负面战场是“统战战场”。在1948年前,中共的统战部另有称谓,名叫中共中央对敌工作部,简称敌工部。辛灏年提示,中共对付统战的对象是当作敌人那样,不是当成战友,“中共统战就是欺骗,欺骗到手以后没有一个有好下场。”
抗战时期,中共主要统战对象是国军的下级军官和地方武装。接受统战的,变成中共的一部分;不接受统战的就成了中共消灭的对象。中共在敌后正是用这种办法收缴民心、枪械,消灭敌后抗日武装,才壮大了自己。甚至土匪流氓,只要愿意跟它干,都会被接纳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中共还统战了大批的国军将领,这些大多数是国军地方部队杂牌军的将领。1945年以后,在国共内战打得很厉害的时候,那些起义的和投降的,大多是在抗战时期就被中共统战为“俘虏”。辛灏年说,从这一点看,中共在抗战时期的统战战场,为其后来夺权起了极大的作用。
此外,中共还对美国政府中的人和新闻界、知识界进行了统战,造成美国高层对国民政府的错误判断。
第三个负面战场:赤化战场
第三个负面战场叫“赤化战场”,辛灏年解释说,“赤化”就是中共用西方的马克思主义来进行精神污染。马克思主义是西方的一个反动思想流派,宣传所谓暴力革命解放全人类。
辛灏年在演讲中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污染,正是在中国人民抗战时期被中共向全国传播的。在前两个负面战场的作用下,中共占领了中国东部最富裕的许多地区,统治了将近1亿的中国民众。
中共第一污染的对象是大后方的青年学生。民国政府把全中国95%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都接到大后方云贵川三省,特别是四川和云南,在重庆和桂林建立了两个中国知识分子的大本营,让这些高级知识分子没有遭遇到抗战的灾难。国民政府教育部还把50%的中级知识分子和中学生,也都运送到大后方,建立了以省为区别的各种各样的中学和专科学校。
辛灏年指出,国民政府在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史无前例的,是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观。可是针对这批在艰苦的抗战后方生活、学习的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精神污染,却是中共的一个重要任务。毛泽东说:“我们不仅要打击国军,扩张地盘,建立我们所领导的地区,我们还必须在思想文化上让整个中国来一个大翻个。要让广大青年学生接受我们所提供的共产主义文化。”
毛泽东不仅命令中共在武汉重庆建立了《新华日报》,专门讲共产党抗战,攻击国民党政府在大后方的统治,攻击国军在前方的抗战,还渗透到国民政府整个国防部的第三厅–文化厅,使用比共产党还要共产党的郭沫若,作为文化厅厅长。郭沫若将共产党的文人们全部拉进文化厅,由他们控制着整个抗战时期的宣传。郭沫若将共产主义的文化,社会主义的文化,以及苏联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祖国和抗击德军的所谓“神话”,全部通过国民党的政府机构,向全民和全体学生进行传播。
同时,他们还要抓文学创作和艺术创作,在桂林和重庆建立了两个戏剧中心,被共产党控制的戏剧运动也成了批判中华民国政府、蒋介石,以及国军的前沿阵地。郭沫若所创作的《屈原》等等都是含沙射影的攻击着正在艰苦抗战的国民政府。另外,第三厅下面的许多演技队分散在各个抗战的国军部队当中,他们里面的主要人物都是共产党员或地下共产党员,他们所宣传的思想和所演的戏剧都渗透着共产主义思想。
辛灏年说,在整个后方,共产党获得了完全自由的权利,并且在这个自由的状况下,它办了很多出版社、报刊杂志,这些报刊杂志没有一天不骂国民党。特别是在抗战的后期,没有一天不在骂国民党,没有一天不在宣传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没有一天不在宣传所谓的延安精神。
1944年的下半年到1949年的上半年,“民主运动”和“学生运动”在整个大后方闹得天翻地覆,宗旨只有一条,配合中共的宣传,发动“建立联合政府”的运动,要求国民党接受共产党建立一个联合政府,取消坚持了8年抗战的中华民国政府。
辛灏年说,好端端一个抗战8年的国民政府,结果却被共产党用他的3个负面战场劫夺了抗战的成果。并且,在日本投降的当天晚上,毛泽东发出7道命令,20万中共军队奔赴太行山,一个星期内抢占了200多个城镇。正式的内战就这样开始了。
辛灏年总结中共在8年抗战中的所作所为是:1年消极抗战,7年专打国军。在7年当中,中共不但打国军还发动了内战,而且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污染、传播到了全中国,尤其是所谓的进步青年的心灵当中,为它1949年的夺取政权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辛灏年对中共1949年以后在中国大陆建立的政权作出如此评价:它不仅在历史上不具有合法性,在现实上也同样不具有合法性;在1945年前那一场抗日战争当中,中共是中华民族土地上一个最大的汉奸军事集团,所以它完全没有执政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