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12月09日電】(新唐人記者公孫覺報導)中國人民抗日衛國戰爭勝利70週年,著名歷史學家辛灝年在墨爾本舉行演講,披露了最新的驚人研究。他指出,中共在8年抗戰中起的作用完全是反動而且負面的,中共黨魁毛澤東通過3大負面戰場——打頑戰場、統戰戰場、赤化戰場,中共最終竊取了統治中國的權力。
(接上文)
第二個負面戰場:統戰戰場
中共第二個負面戰場是「統戰戰場」。在1948年前,中共的統戰部另有稱謂,名叫中共中央對敵工作部,簡稱敵工部。辛灝年提示,中共對付統戰的對象是當作敵人那樣,不是當成戰友,「中共統戰就是欺騙,欺騙到手以後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抗戰時期,中共主要統戰對象是國軍的下級軍官和地方武裝。接受統戰的,變成中共的一部分;不接受統戰的就成了中共消滅的對象。中共在敵後正是用這種辦法收繳民心、槍械,消滅敵後抗日武裝,才壯大了自己。甚至土匪流氓,只要願意跟它幹,都會被接納為八路軍和新四軍。
中共還統戰了大批的國軍將領,這些大多數是國軍地方部隊雜牌軍的將領。1945年以後,在國共內戰打得很厲害的時候,那些起義的和投降的,大多是在抗戰時期就被中共統戰為「俘虜」。辛灝年說,從這一點看,中共在抗戰時期的統戰戰場,為其後來奪權起了極大的作用。
此外,中共還對美國政府中的人和新聞界、知識界進行了統戰,造成美國高層對國民政府的錯誤判斷。
第三個負面戰場:赤化戰場
第三個負面戰場叫「赤化戰場」,辛灝年解釋說,「赤化」就是中共用西方的馬克思主義來進行精神污染。馬克思主義是西方的一個反動思想流派,宣傳所謂暴力革命解放全人類。
辛灝年在演講中指出,馬克思主義這個精神污染,正是在中國人民抗戰時期被中共向全國傳播的。在前兩個負面戰場的作用下,中共佔領了中國東部最富裕的許多地區,統治了將近1億的中國民眾。
中共第一污染的對象是大後方的青年學生。民國政府把全中國95%以上的高級知識分子都接到大後方雲貴川三省,特別是四川和雲南,在重慶和桂林建立了兩個中國知識分子的大本營,讓這些高級知識分子沒有遭遇到抗戰的災難。國民政府教育部還把50%的中級知識分子和中學生,也都運送到大後方,建立了以省為區別的各種各樣的中學和專科學校。
辛灝年指出,國民政府在這方面所做的工作是史無前例的,是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可是針對這批在艱苦的抗戰後方生活、學習的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精神污染,卻是中共的一個重要任務。毛澤東說:「我們不僅要打擊國軍,擴張地盤,建立我們所領導的地區,我們還必須在思想文化上讓整個中國來一個大翻個。要讓廣大青年學生接受我們所提供的共產主義文化。」
毛澤東不僅命令中共在武漢重慶建立了《新華日報》,專門講共產黨抗戰,攻擊國民黨政府在大後方的統治,攻擊國軍在前方的抗戰,還滲透到國民政府整個國防部的第三廳–文化廳,使用比共產黨還要共產黨的郭沫若,作為文化廳廳長。郭沫若將共產黨的文人們全部拉進文化廳,由他們控制著整個抗戰時期的宣傳。郭沫若將共產主義的文化,社會主義的文化,以及蘇聯斯大林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和抗擊德軍的所謂「神話」,全部通過國民黨的政府機構,向全民和全體學生進行傳播。
同時,他們還要抓文學創作和藝術創作,在桂林和重慶建立了兩個戲劇中心,被共產黨控制的戲劇運動也成了批判中華民國政府、蔣介石,以及國軍的前沿陣地。郭沫若所創作的《屈原》等等都是含沙射影的攻擊著正在艱苦抗戰的國民政府。另外,第三廳下面的許多演技隊分散在各個抗戰的國軍部隊當中,他們裡面的主要人物都是共產黨員或地下共產黨員,他們所宣傳的思想和所演的戲劇都滲透著共產主義思想。
辛灝年說,在整個後方,共產黨獲得了完全自由的權利,並且在這個自由的狀況下,它辦了很多出版社、報刊雜誌,這些報刊雜誌沒有一天不罵國民黨。特別是在抗戰的後期,沒有一天不在罵國民黨,沒有一天不在宣傳共產主義、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沒有一天不在宣傳所謂的延安精神。
1944年的下半年到1949年的上半年,「民主運動」和「學生運動」在整個大後方鬧得天翻地覆,宗旨只有一條,配合中共的宣傳,發動「建立聯合政府」的運動,要求國民黨接受共產黨建立一個聯合政府,取消堅持了8年抗戰的中華民國政府。
辛灝年說,好端端一個抗戰8年的國民政府,結果卻被共產黨用他的3個負面戰場劫奪了抗戰的成果。並且,在日本投降的當天晚上,毛澤東發出7道命令,20萬中共軍隊奔赴太行山,一個星期內搶佔了200多個城鎮。正式的內戰就這樣開始了。
辛灝年總結中共在8年抗戰中的所作所為是:1年消極抗戰,7年專打國軍。在7年當中,中共不但打國軍還發動了內戰,而且將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污染、傳播到了全中國,尤其是所謂的進步青年的心靈當中,為它1949年的奪取政權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礎。
辛灝年對中共1949年以後在中國大陸建立的政權作出如此評價:它不僅在歷史上不具有合法性,在現實上也同樣不具有合法性;在1945年前那一場抗日戰爭當中,中共是中華民族土地上一個最大的漢奸軍事集團,所以它完全沒有執政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