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豪情万丈 四海为家

【新唐人2015年11月20日讯】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他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树,在诗歌创作上也颇有成就。

〈过旧宅〉(之一)李世民

新丰停翠辇,谯邑驻鸣笳。

园荒一径新,苔古半阶斜。

前池消旧水,昔树发今花。

一朝辞此地,四海遂为家。

李世民的祖籍为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北),他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后来被立为太子,没多久即登基为帝。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采纳群臣建议,以文治天下,开疆拓土,开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过旧宅〉是李世民代表作之一,基调昂扬奋发,风格雄浑豪迈。全诗四联八句,通篇对仗,中间两联,对偶工致;尾联引出无限豪情。被认为“自是帝王气象方侔”(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五评汇一》)。

降生之时 祥瑞临门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对唐太宗的出生,《旧唐书》这样记载:“李世民,高祖第二子。母皇后窦氏。隋开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公元599年),生于武功之别馆。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三日而去。”意思是,唐太宗出生时,有二龙在房门外盘桓了三日才离开。

太宗四岁时,有一个书生自称会看相,拜见高祖李渊说:“您是贵人,还有贵子。”见到太宗后又说:“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高祖怕走露天机,马上派人追杀那个书生,但此人已经不知去向。高祖方知此乃神人,深信其言,采“济世安民”之义为太宗起名“世民”。

推崇佛法正信

唐太宗不仅是一位爱民如子的明君,更是一位推崇佛法正信的皇帝。

唐贞观二年(628年)三月间,太宗皇帝念及当初平定天下时战场上死亡的人数太多,内心颇为不安,故而将他的御服布施各寺诸僧,并且礼忏超度。太宗在诏书中说:“朕之所服衣物,并充檀舍(舍施)。冀三途之难,因斯解脱;万劫之苦,借此弘济;灭怨障之心,趣菩提之道。”

贞观二年(628年),太宗皇帝诏玄琬法师入宫,为妃嫔及皇太子诸王等传授佛教的菩萨戒。太宗皇帝对玄琬法师颇为敬重;在自己所撰疏文中,也自称为受了菩萨戒的佛弟子,发愿“早登正觉”。

唐太宗于贞观十五年(641年)答应吐蕃松赞干布的请求,从宗室中选文成公主与之联姻。文成公主带入佛经、佛像等,佛法始入西藏。

贞观十九年(645年)正月间,玄奘法师从印度取经返抵国门;二月间,玄奘法师就受到太宗的召见。太宗对玄奘法师非常仰慕,与之“谈叙时俗,从卯到酉(早上五时到晚七时)不觉时延”。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太宗又到坊州的玉华宫召见了玄奘法师。太宗亲自阅览玄奘翻译的佛经后,对侍臣们说:“佛法广大,犹瞻天瞰海,莫测高深。”

正是太宗对佛教的信仰及扶持政策,使得为官的信奉佛教、深明因果而勤于政治、廉洁奉公,对民众轻徭薄赋,令其休养生息。朝野上下政治清明,民风淳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八方来朝。

(新唐人记者啸天综合报导)

◇【新唐人】编辑整理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及地址,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