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豪情萬丈 四海為家

【新唐人2015年11月20日訊】唐太宗李世民(598年―649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皇帝。他在文治武功上卓有建樹,在詩歌創作上也頗有成就。

〈過舊宅〉(之一)李世民

新豐停翠輦,譙邑駐鳴笳。

園荒一徑新,苔古半階斜。

前池消舊水,昔樹發今花。

一朝辭此地,四海遂為家。

李世民的祖籍為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北),他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發動了玄武門之變,後來被立為太子,沒多久即登基為帝。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採納群臣建議,以文治天下,開疆拓土,開創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成為一代明君。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過舊宅〉是李世民代表作之一,基調昂揚奮發,風格雄渾豪邁。全詩四聯八句,通篇對仗,中間兩聯,對偶工致;尾聯引出無限豪情。被認為“自是帝王氣象方侔”(胡震亨《唐音癸簽·卷五評匯一》)。

降生之時 祥瑞臨門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淵的次子。對唐太宗的出生,《舊唐書》這樣記載:「李世民,高祖第二子。母皇后竇氏。隋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公元599年),生於武功之別館。時有二龍戲於館門之外,三日而去。」意思是,唐太宗出生時,有二龍在房門外盤桓了三日才離開。

太宗四歲時,有一個書生自稱會看相,拜見高祖李淵說:「您是貴人,還有貴子。」見到太宗後又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高祖怕走露天機,馬上派人追殺那個書生,但此人已經不知去向。高祖方知此乃神人,深信其言,採「濟世安民」之義為太宗起名「世民」。

推崇佛法正信

唐太宗不僅是一位愛民如子的明君,更是一位推崇佛法正信的皇帝。

唐貞觀二年(628年)三月間,太宗皇帝念及當初平定天下時戰場上死亡的人數太多,內心頗為不安,故而將他的御服布施各寺諸僧,並且禮懺超度。太宗在詔書中說:「朕之所服衣物,並充檀捨(捨施)。冀三途之難,因斯解脫;萬劫之苦,藉此弘濟;滅怨障之心,趣菩提之道。」

貞觀二年(628年),太宗皇帝詔玄琬法師入宮,為妃嬪及皇太子諸王等傳授佛教的菩薩戒。太宗皇帝對玄琬法師頗為敬重;在自己所撰疏文中,也自稱為受了菩薩戒的佛弟子,發願「早登正覺」。

唐太宗於貞觀十五年(641年)答應吐蕃松贊干布的請求,從宗室中選文成公主與之聯姻。文成公主帶入佛經、佛像等,佛法始入西藏。

貞觀十九年(645年)正月間,玄奘法師從印度取經返抵國門;二月間,玄奘法師就受到太宗的召見。太宗對玄奘法師非常仰慕,與之「談敘時俗,從卯到酉(早上五時到晚七時)不覺時延」。

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太宗又到坊州的玉華宮召見了玄奘法師。太宗親自閱覽玄奘翻譯的佛經後,對侍臣們說:「佛法廣大,猶瞻天瞰海,莫測高深。」

正是太宗對佛教的信仰及扶持政策,使得為官的信奉佛教、深明因果而勤於政治、廉潔奉公,對民眾輕徭薄賦,令其休養生息。朝野上下政治清明,民風淳樸,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八方來朝。

(新唐人記者嘯天綜合報導)

◇【新唐人】編輯整理作品,歡迎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及地址,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