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前,中共官媒人民网在文史栏目中刊登了一篇题为《正解“刑不上大夫”:制裁大夫们要改以较文明方式》的文章。文章先是说“刑不上大夫”曾遭到过非常激烈的批判,认为它体现的是法律面前人与人不平等,所以是落后的。随后,对其进行了“正解”,即“刑不上大夫”中的“刑”并非是指法律制裁,而是指肉刑、笞刑等刑罚,因此其确切的意思是对待大夫们不能加以刑罚,要对他们予以尊重。文章还举了文革“刑上大夫”的例子,并在最后得出结论:“刑上大夫”的时代不可能是好时代。显而易见,文章的点睛之笔就在于这最后一句。
无疑,作者对“刑不上大夫”所谓的正解也是片面的。“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于《礼记》讲述具体乘车的礼仪部分,最初的意思是贵族必须守礼,百姓却可以免礼;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后世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刑”从简单的刑罚有了更多的内涵。如《唐律释文》说:“刑不上大夫。谓大夫以上之官,犯死罪非十恶之类,则在八议之内也。”“八议”是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即这些高官应该受到皇帝礼遇,不能皇帝想杀就杀。他们犯死罪可以减刑免死,但不等于不处罚;如果他们犯了十恶不赦的罪,皇帝也不能包庇。可见,“刑不上大夫”不过是在某些情况下免除死刑而已。
由此可知,打着“正解”旗号的这篇文章作者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而以文革“刑上大夫”来得出“刑上大夫”的时代不可能是好时代更是大谬,因为其还是将“刑”限定为对身体上的刑罚,而非法律上的惩处。当年,毛为打击党内异己,大加杀伐,很多被其打倒、施加刑罚、害死之中共高官乃至普通人恰恰并未走任何的法律程序——因为当时根本没有人尊重法律,甚至死后也不知葬身之地。文革不是个好时代与“刑上大夫”关系显然并不大,“刑上大夫”不过是文革闹剧的一个具体表现罢了。
那么,这篇2011年原载于《百家讲坛》杂志(红版)的文章为何现在被重登?笔者推断,在这三年习阵营频频释放“刑一定会上大夫”的信号,并通过抓捕徐才厚、令计划和苏荣几个副国级高官以及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后,尚未落马的几个卸任、在任政治局常委如江泽民、曾庆红、刘云山、张德江、张高丽等也一再被烧烤,而内心恐惧的他们则通过各种方式给习近平下绊、搅局,双方的生死较量已到了最后紧要关头。
这可以从11月15日有习阵营背景的微信公众号“学习小组”发的一篇文章窥见。文章称,三年前的11月15日,习近平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三年来,他“每一步前行都充满艰辛”,并与“各种利益集团、既得利益者决战”,此处所言的“各种利益集团、既得利益者”就包括江泽民集团。
因此,将《正解“刑不上大夫”》旧文新登,传递的是两个信息,一是向当局挑衅,即以“‘刑上大夫’的时代不可能是好时代”来否定习近平的捉拿高官之举,否定习的“打虎拍蝇”。二是表明某些人在害怕“刑上大夫”,害怕自己被拿下,这些害怕之人无疑应该有卸任和在任政治局常委,特别是那几个一再被烧烤的常委们。只是再挑衅、再害怕,都无济于事。因为释放了“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擒贼先擒王”、“反腐没有铁帽子王”“决战”等信号的习近平,已只能背水一战,按照其在英国所言,就是他面临的是“To be or not To be(生与死)”的抉择。既如此,下一个落马的常委将会是谁呢?
文章来源:大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