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5年05月12日讯】江苏常州天宁区雕庄街道一位72岁的刘琦东老汉,从1970年开始,坚持每天记日记,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翻开他的日记对比发现,现在菜篮子比起20年前已经涨了13倍。
“爷爷,您当时年轻的时候一个月才有20多元的工资啊,快看,那个时候两分钱就能买一袋盐,您一个月只用12.3元,您这是怎么做到的啊……”刘琦东的孙女问。
刘琦东孙女的答案,就在刘琦东的日记里面。
大陆媒体报导,刘琦东曾经干过会计,他用自己的细心和耐力,从1970年开始,坚持家庭开支每日记账,细到每日荤菜、素菜各自多少钱,40多本账本密密麻麻地记录下整个家庭的油、盐、酱、醋、茶的日常开销。
刘琦东说,一生都在和数字打交道,翻开生活中一本本厚厚的账本,每天的收入和支出均记录在纸上,每一项都记得清清楚楚,甚至于买菜、乘车等这些极小的细节,都能在账本上面找到。
一年一本账本,每一年的记账本上都有当年的日期。翻开2015年的记账本,刚刚过去的4月份,刘琦东一家的素菜消费了659.10元,荤菜是667.40元;而2004年的4月份,在他账本上也清楚地记着:素菜消费了166.5元,荤菜是297.10元;同样,1994年的账本上,他家当年4月份消费的素菜是46.05元,荤菜是68.50元,“素菜的价格越来越高。”刘琦东说。
而在刘琦东的70年代账本上,家庭最贵的一项开支是一个平底锅,还不到两元钱。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迁,家里每次建房、造房、拆迁,刘琦东最先关注的都是他的这些“宝贝”。有一次,老房面临拆迁,他看到了1970年的记账本被当成废品卖掉,他急了,“这是宝贝,我怎么能舍得卖呢?”
刘琦东说,别人的传家宝是金银财宝,他家的传家宝就是这些记账本,因为它不仅记录的是他家的生活,也记录了几个时代。
刘琦东说,这些东西恐怕除了档案馆之外,也只有从他的笔记本上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