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1963年3月5日,在毛的加持下,雷锋成为家喻户晓的典范。六十年来,共产党树立了无数的模范,但没有一个人的地位能够超越雷锋。他是经典中的经典,在毛时代和后毛时代,都是执政者的宠儿。
雷锋早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日记却留了下来,成为支持雷锋形象的重要依据。不过,对比不同时期的雷锋日记,却可以发现,内容互有差异。这是雷锋日记造假的铁证。本文依据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发的雷锋日记摘抄(简称人民日报版),和2012年1月华文出版社《雷锋全集》中日记(以下简称最新版),进行比对。结果如下。
一九五九年十月二十五日日记人民日报版:
“青春啊,永远是美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那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们,属于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在党的教育下,思想开阔了。我懂得了这个道理:一朵鲜花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人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最新版: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
可以很明显看出日记内容差异。第一段,除了逗号变叹号,“美丽”变“美好”、“那些”变“这些”外,还把“属于劳动的人”变更成“永远忘我劳动的人”,以让文字读起来更为顺畅。
第二段虽然想表达的意思类似,强调集体的重要性,但字句已经完全做了变换。雷锋日记中,类似这样的地方很多,譬如1959年11月2日的日记内容,人民日报版和最新版就完全不同。这需要雷锋日记编纂者做出解释。
再比如,一九五九年十一月十四日日记人民日报版内容如下:
“今天,我感到特别的高兴,一天紧张的工作过后,一点也不感到疲倦,我感到浑身是劲。深夜了,我坐在车间调度室里,看一本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书,我真是看得入了迷,越看越想到毛主席的英明和伟大。
十一点钟了。我走出门外,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突然下起雨来了。陈调度员说:“我们建筑焦炉的工地上,还散放着七千二百多袋水泥。”他急得一时手足无措。我急忙跑到二楼段长办公室叫醒了刘段长。从段长办公室里走出来时,雨越下越大了。这时,我猛然想起党教导我们要爱护国家财产,又想起了我是个共青团员,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跑到工地上抢盖水泥。我脱下自己的衣服,盖在水泥上,然后又跑到宿舍,把自己的被子、褥子都拿出来去盖水泥,我还发动了二十多个小伙子,组织了一个“抢救水泥突击队”。有的忙找雨衣,有的找苇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劳动,使国家的财产免受重大损失。
这时,我才松了一口气,抹掉了头上的汗,回到宿舍,心平气和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我为自己给国家、给党做了一点点应该做的工作而感到高兴。”
最新版本,在第一段更改了个别词汇。“疲倦”变“疲劳”,“我坐在车间调度室里”变“我还坐在车间调度室里”——多了个“还”字,“我真是看得入了迷”则变成了“真使我看得入了迷”。
第二段这样的更改更多。“十一点钟了。我走出门外”变为“深夜11点钟了,走到门外”,“突然下起雨来了”前多了“这时”两个字。“七千二百多袋水泥”中的“多”字则被删掉了。“雨越下越大”后面的更改更大:“这时,我猛然想起党的教导,要我们爱护国家财产,又想到了我是个共青团员,想到这些,一种无穷的力量,鼓舞着我急忙跑到工地,用自己的被子,并脱下了衣服,盖在水泥上。后来,我又跑到宿舍,发动了20多个小伙子,组织了一个抢救水泥的突击队。他们有的忙着找雨布,有的忙着找芦席,盖的盖,抬的抬,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避免了国家的财产受到重大的损失。
最后一段的修改更有意思。一些小的字句修改,在此不再详述。最重要的部分体现在, “回到宿舍”前,增加了“带着乐观的心情,昂首阔步”字样,同时删减了“心平气和地进入了甜蜜的梦乡”这句话。可见,雷锋日记的编纂者,并不仅在修辞意义上改变用词和语序,还会增删整句话语,以便能更好表现雷锋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意义。
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雷锋日记的修改,还牵涉到对事实的修订。譬如人民日报版1960年3月10日日记写道:“今天,我在电影里,看到了英雄的革命战士董存瑞的光辉形象。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了人类的解放而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崇高的精神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在最新版中,则为:“在今天的电影里,我看到了英勇的革命战士黄继光。他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
拜托,到底是董存瑞,还是黄继光呢?这个错误犯的,比较让人头大……
这样比对下去,文章会相当长。先到此打住。需要指出的是,1963年出版的书籍《雷锋日记》,已经呈现出与人民日报版本的不同。本文所引的2012年华文出版社《雷锋全集》中相关日记内容,基本和1963年出版《雷锋日记》相同,只是部分内容做了整段增删。也就是,雷锋日记牛头对不上马嘴的情况,在1963年就已经凸显出来了。
这当然是铁证,雷锋日记存在造假行为。接下来需要追问的是:写作班子只是对雷锋日记进行事后的修改,还是他们介入了原初的写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