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8月6日讯】中国企业由于融资成本高、融资难,形成的巨大资金需求使影子银行体系不断膨胀,通过金属融资等渠道,从海外获得规模庞大的资金。此前发生的青岛金属骗贷案,汇丰、渣打、花旗和南非标准银行等外资银行开始对其进行海外法律诉讼。
陆媒《华尔街见闻》4日报导,中国金属骗贷案正在发酵,诸多外资银行陆续诉诸法律行为。上周,汇丰控股和荷兰银行起诉青岛港金属融资骗贷案主角、德正资源董事长、新加坡公民陈基鸿。汇丰要求新加坡高院清算陈基鸿掌控的中骏资源,称该公司未能偿付430万美元。
德正资源集团成立于2004年9月,注册资金3.7亿元人民币,主要经营铝熔炼厂、电厂以及煤矿。据报导,德正资源在青岛大港存有2万吨铜和1万吨铝,法人代表为陈基鸿。
花旗集团8月1日也在伦敦商业法庭开始诉讼程序,对中国两处港口的2.85亿美元融资的相关权利提出法律要求。被卷入融资骗贷事件的渣打、花旗、南非标准银行等外资银行相关贷款总计近10亿美元。
中国信贷总额超GDP的3倍
中国企业长期面临融资成本高、融资难的问题,从正常渠道无法得到需要的资金。因此中国企业不仅通过虚假贸易、金属融资,还进入国际债券市场获取资金。
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9月底,中国企业发行的海外债券规模高达2,730亿美元。而数据服务供应商Dealogic数据显示,今年中国企业的海外企业债规模达到了创纪录的600亿美元,其中绝大多数在香港。
大宗商品基金RCMA Capital首席投资官Doug King担忧,中国针对融资贷款的调查还将扩展到铁矿石和大豆领域。当前,中国信贷总额超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倍,贷款增加之快类似于美国金融危机前的信贷市场。◇
--转自《大纪元电子报》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4/08/06/a1128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