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金屬騙貸 海外銀行圍剿

【新唐人2014年8月6日訊】中國企業由於融資成本高、融資難,形成的巨大資金需求使影子銀行體系不斷膨脹,通過金屬融資等渠道,從海外獲得規模龐大的資金。此前發生的青島金屬騙貸案,匯豐、渣打、花旗和南非標準銀行等外資銀行開始對其進行海外法律訴訟。

陸媒《華爾街見聞》4日報導,中國金屬騙貸案正在發酵,諸多外資銀行陸續訴諸法律行為。上週,匯豐控股和荷蘭銀行起訴青島港金屬融資騙貸案主角、德正資源董事長、新加坡公民陳基鴻。匯豐要求新加坡高院清算陳基鴻掌控的中駿資源,稱該公司未能償付430萬美元。

德正資源集團成立於2004年9月,註冊資金3.7億元人民幣,主要經營鋁熔煉廠、電廠以及煤礦。據報導,德正資源在青島大港存有2萬噸銅和1萬噸鋁,法人代表為陳基鴻。

花旗集團8月1日也在倫敦商業法庭開始訴訟程序,對中國兩處港口的2.85億美元融資的相關權利提出法律要求。被捲入融資騙貸事件的渣打、花旗、南非標準銀行等外資銀行相關貸款總計近10億美元。

中國信貸總額超GDP的3倍

中國企業長期面臨融資成本高、融資難的問題,從正常渠道無法得到需要的資金。因此中國企業不僅通過虛假貿易、金屬融資,還進入國際債券市場獲取資金。

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9月底,中國企業發行的海外債券規模高達2,730億美元。而數據服務供應商Dealogic數據顯示,今年中國企業的海外企業債規模達到了創紀錄的600億美元,其中絕大多數在香港。

大宗商品基金RCMA Capital首席投資官Doug King擔憂,中國針對融資貸款的調查還將擴展到鐵礦石和大豆領域。當前,中國信貸總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倍,貸款增加之快類似於美國金融危機前的信貸市場。◇

--轉自《大紀元電子報》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