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天然气大单 令人困惑的4大疑团

【新唐人2014年5月25日讯】(新唐人记者韦青一综合报导)中共和俄罗斯历经10年的谈判,在5月21日签署了高达4000亿美元的天然气大单。双方商定,俄罗斯将从2018年起,向中国供应天然气,输气量逐年增长,最终达到每年380亿立方米,累计30年。对这一消息,近日有媒体分析认为,这项合同存在4大疑团。

1.首先,时机存在疑惑。

中俄此次签署天然气合同,正值俄罗斯因介入乌克兰危机受到欧美全面制裁之际。而中共也在东海和南海与周边国家发生了冲突。这些国家中有一些是美国的军事同盟国。美国纽约城市大学政治学教授夏明指出,中共和俄罗斯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东西两边的夹击,包括经济制裁、政治上的批评、围堵等等。

那么,中共选择此时与俄签署天然气大单,究竟是向美国等西方国家示威,还是借机逼迫俄罗斯降价?

就在合同签署之前,中石油发言人毛泽峰还表态称,不会签协议了,目前进口价与国内销售价相背离,“我们进口天然气一直在亏钱,不能再亏了”。而在合同签署后,中国商务部欧洲司司长孙永福则称“我们(商定)的价格对双方还是比较有利的”。

2.其次,中方宣布了合同期限,却没有宣布单价、总价。

中俄天然气协议谈判已持续10年之久,最终的分歧一直在于价格。此次双方能够签约,显然是谈妥了价格。而对于如此重大的合同,中方对价格仍然语焉不详,只安排孙永福这样一个小司长出面说“价格对双方都有利”,实在令人奇怪。

网传双方协议的价格为每千立方米1.9至2.4元,高于中国的民用气平均价。外界推测,如果再加上管道费,以及中石油的垄断利润,到了居民家,价格不知道变成多少了。

3.第3大疑惑,也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时间跨度与国家信用。

据俄媒报导,中俄此次签署的供气合同中,列有照付不议(take or pay)的条款。所谓“照付不议”,是指在市场出现变化时,付费也不得变更,用户用气即使未达到合同规定的量,也须按此量进行付款;而对供气方来说,如果供气未达到规定的量,要对用户进行相应补偿。这是天然气供应的一种国际惯例。

经济学者王思想在东网上发文指出,“照付不议”没错,错在时间跨度上。随着世界天然气交易的增加,各国都发现了“照付不议”的缺陷,纷纷对此类合同进行调整,增加了灵活性,并强调短期性,以应对市场的变化。国际上“照付不议”合同的期限以前为20-25年,后来通常少于15年,甚至缩短为5-8年。而此次中俄一签就是30年。

王思想表示,“照付不议”协议有点君子协议的味道。对方国家的信用决定着这类协议对中国是受益还是受损。如果对方是美、英、法、德、日本等国,那么可以稍稍放心,而对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想想中国近300年来一直与其打交道,“别说赚便宜了,哪有一次双赢的?”

4.最后一个疑惑:未来30年世界能源价格走势如何?中国是亏还是赚?

分析人士指,如果30年合同期内,世界天然气价格大涨,中国就赚了,否则就亏了。但专家们目前大多认为,美国的页岩气革命将大幅拉低世界能源价格,此外,风能、太阳能应用也在蓬勃发展,而且前景无限,因此外界普遍认为,世界能源价格将长期走低。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