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4年05月19日讯】社区广角镜(345)在台湾,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士返乡务农,从台湾辅仁大学硕士毕业的洪铭聪放弃在外商公司的工作,返乡帮助父亲种凤梨,运用所学的科技管理,调节凤梨产量与产期,让40公顷的凤梨田,创造更多营收。
敲敲凤梨的声音,就可以知道品质的好坏,洪铭聪以产期调节维持产量,现在年产量最高可达150公吨。
果农 洪铭聪:“产期调节最主要目地,就是说我们凤梨可能七、八月,一定会量产,收完了以后就是九月十月,就是没有凤梨,那我们这一边的凤梨,这个做产期调节,就是准备要应付九月十月,台湾没有凤梨的时候,来做采收。”
走进一望无际的凤梨田里,40公顷的农地,难以想像到底要如何科技化的管理果园,才能事半功倍,达到好成效。
果农 洪铭聪:“环境的关系,因为我的环境跟别人比较不一样,我的环境遇到的是四十公顷,我回来就是要做这件事情,把所有的东西都变数位化,然后把所有我想要做的生产履历、吉园圃,然后我想要做的网路行销。”
洪铭聪的父亲 洪华进:“用云端,农民跟消费者在时间上会比较快,时间快的话,运送时间就会缩短,订购时间也会缩短,变成新鲜度会比较提高一点,而且在收货方面会比较好。”
果农 洪铭聪:“我鼓励其他农民要做的是,要做吉园圃跟产销履历,因为这是对自己品牌的一个标准,那也是对消费者的一个责任,如果消费者能够吃的健康安全,然后他又找得到种的人是谁,我觉得这样子对农民跟对消费者,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跟管道。”
导入生产履历跟吉园圃的认证,让自家凤梨有自己的品牌,更透过网路和物流系统来开拓市场,洪铭聪用科技管理,成功为传统农业创造不一样的新思维。
新唐人亚太电视李涓榕、许美惠台湾屏东报导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4/05/20/a1110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