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观察:李克强“哪儿去了?”

【新唐人2014年3月10日讯】(新唐人记者刘璿综合报导)3月5日,中共全国人大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政府工作报告,77次提及“改革”,更提及要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背水一战”的气概,突破利益集团的藩篱。似乎回答了两会前中国互联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问题:“李克强去哪里了?”

据BBC观察人士表示,自从李克强去年接任中共总理以来,跟前任总理温家宝相比,李克强在媒体亮相方面明显更低调;与习近平相比,李克强的头衔和发表政策性讲话都很少。对此,评论员意见不一,有人认为值得担忧,也有人认为是自然分工。

其实,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作报告前,已有财经类媒体和门户网站梳理并发表了李总理过去一年的工作“清单”,做了哪些调研,出访了哪些国家,在中南海主持了多少次专家座谈会,提出了哪些指示,等等,像是替他作了一份年度工作总结。

长期研究中国问题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布朗(Kerry Brown)向BBC中文网表示,对于李克强在公共视线中的低调没必要过分解读、过度关注。

布朗说,“显然,习近平是习李搭档中的主导方,掌握了党政军的所有大权,这是一种自然平衡。”

布朗解释说,相反,如果要是二把手李克强特别高调、活跃,经常占据报纸头版,音量超大,比一把手更出风头,那倒容易被猜测是否影响政局稳定。

布朗指出,表面看是低调,但或许只是在做他的本职工作而已。

香港时事评论员林和立表示,低调的不只是李克强;政治局其他几名委员都极少有重要亮相,因为“习近平上台后已基本上把各项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共政治重现毛泽东时代一人专政的局面。”

林和立说,李克强虽然在政治局排名第二,但经济决策权则握在习手里;李负责国务院日常工作,扮演的角色是执行习近平确定的政策。

外界还注意到习近平兼任的“一把手”头衔越来越多。林和立认为,这表明中共在政治改革方面在倒退,邓小平时代的集体领导模式被推翻,而这种“不健康状况”的危险性在于一旦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纠错会很难。

“李克强去哪里了?”传递的另一层信息涉及对中国经济改革前景的关注。

布朗认为,习李的目标和利益一致的;李克强能够做他希望和必须做的工作,符合习近平的利益;李克强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快速增长,他周围没什么人反对这个目标,而这个目标的实现又使习近平更容易达到他的目标。

布朗说,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习李的目标有巨大差异,大致就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快速增长,社会稳定和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实际上,假如两人之间产生分歧,那对任何一方的政治生涯都将是致命的。

李克强经济改革遭遇江派阻击

中共江派垄断并把持了中国的主要经济行业,在电信、金融、石油、能源、铁路形成庞大帝国,成为中国最大权贵利益阶层。

2013年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这是李克强所力主的一个经济开放试验区,被外媒称为“李克强的孩子”,但李克强却罕见缺席挂牌仪式。

上海自贸区自最初定下方案之时,就遭到了江派利益集团的阻击,李克强甚至还为此发火拍桌子。

因此,这批人极力阻挠李克强,但不敢明说,但一直以各种理由来拒绝。在这种情况下,上海自贸区核心改革的金融细则都难以公布,突显中共相关利益集团的阻扰重重。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