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香榧树的来历

【新唐人2013年4月16日讯】香榧树为常绿乔木,是第三纪孑遗植物。其果实香榧子又称玉山果、三代果等,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干果之一。其果实外有坚硬的果皮包裹,大小如枣,核如橄榄,两头尖,呈椭圆形,成熟后果壳为黄褐色或紫褐色,内有黑色果衣包裹着黄白色果肉,富有油脂并有一种特别的香气。香榧果炒熟后其果仁松脆可口,而且有清肺、润肠、化痰、止咳、消痔等功能。经常食用香榧果还可润泽肌肤、保护视力,驱除人体内的寄生虫,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与药用价值。

香榧树作为一个远古残留下来的物种,至今,在古越之地会稽山脉的部分地区还有大量遗存,并形成了几个区域很广的古香榧树群。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地形和土壤,培育了生长千年的古香榧树。同时,这个地区也流传着一个有关香榧树来历的古老传说。

相传,在古越绍兴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这里的村民虽然生活得不富裕,却勤劳而善良,民风淳朴。

有一年的冬天,一天,一位陌生的老阿婆来到了这个小村庄,她看上去衣衫褴褛,神情疲惫,拄着一支树枝当拐杖,步履蹒跚。老阿婆敲开一家农户的门,说自己是个无儿无女的孤老太婆,四处乞讨为生,今天走得又累又饿,想跟他们讨碗饭吃。这户人家也不富余 ,但出于同情还是让她进了屋,先给她一碗水喝,然后把家中仅剩的一碗饭端出来给她吃了。

老阿婆吃完饭后,竟然靠着桌子打起瞌睡来。农户主人看她面容憔悴,衣衫单薄,冷得缩做一团,便动了怜悯之心,让家中女儿去拿来一件厚实点的旧衣裳给老阿婆穿上,并搀扶老阿婆到暖和一些的里屋去休息。

老阿婆很是感动,她问:“你们也不富余,为什么肯关照我这样一个素未谋面的穷老太婆?” 农户主人却说:“人人都会有年老体衰的一天,怜老惜幼是天经地义的事。您这么大年纪还独自流落到这深山老林里的偏僻山村,我们怎么能忍心假装看不见呢?”

老阿婆听罢,点着头笑呵呵地说:“好啊,好啊,行善积德的人一定会有福报的啊!”说完,她拿出两个扁圆的果子,对主人说:“这是香榧树的种子。你来年春天把这两颗果子种在房前,会长出两棵树来。其中一棵是雄树,只开花不结子。另一棵是雌树会结果子,但你们不要急着采摘,三年后才可采摘成熟的果实来吃。”话音一落,一束白光闪过,老阿婆消失了。

农户主人惊讶得目瞪口呆,感觉好像在梦里一样,他把这件奇事告诉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老,长老理着胡须说:“这一定是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显神迹,来救渡众生啊。”

当春天到来时,这农户主人按照老阿婆的话将那两粒种子一起种在房前。种子很快就发芽生长起来。这香榧树一天天挺拔起来,逐渐长成姿态优美,细叶婆娑的大树,常年翠绿,过冬不凋,树冠像一把大伞盖,遮挡烈日,阻挡风雨。

到五月前后,这两棵香榧树的枝条上开出了许多小白花。到秋天,雌树结出了一大批像米粒大小的油绿色的果实,散发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这些果实长得很缓慢,直长到第二年大五月也只有黄豆大小。这时候,又有一些小白花盛开了,随后又结了另一批米粒大小的果实。直到第三年,当第三批米粒大小的果实长出了时,原来第一批的果实才长得像橄榄一样大,颜色也渐渐由绿色变成了黄褐色。这时候,一棵香榧树上结着三种大小不同的果实,而只有前年的果实成熟了,可以采摘了。

这户农家牢记着老阿婆的叮嘱,等足了三年,待熟透的香榧子开始自然落地,才摘取已成熟的果实,炒熟以后分送给乡亲们品尝。村民们很快就发现,吃了这香脆可口的果仁后,原来咳嗽的人不咳不喘了;原来眼睛干涩、夜晚看不清东西的人视力也变好了;还有那面黄肌瘦的人吃了香榧果仁后,大便里拉出很多蛔虫后,身体变得健康白胖了。村民们纷纷前来拜谢这户农家。农户主人说,要感谢就感谢菩萨吧,这是救苦救难的菩萨显灵来救济世人了!村中那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也说:“这香榧果三代同树,三年成熟,这是菩萨借香榧树向世人昭示三世因果、善恶有报的天理啊!”

从此,香榧树就成了村民心目中的神树。村民们纷纷向那户农家购买香榧树的种子,在房前屋后的山坡上种植起来。后来,有外地人听说了这神奇的树,想方设法弄到了一些香榧树的种子,想在城中栽种却屡屡失败。人们发现,原来这香榧树只生长在云雾缭绕的深山野林之中,而且一旦成活,树的寿命特别长。世人于是称之为“千年香榧三代果”。

宋代著名大文豪苏轼曾写《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诗来赞颂香榧子,其诗咏道:“彼美玉山果,粲为金盘实。瘴雾脱蛮溪,清樽奉佳客。客行何以赠,一语当加璧。祝君如此果,德膏以自泽。驱攘三彭仇,已我心腹疾。愿君如此木,凛凛傲霜雪。斫为君倚几,滑净不容削。物微兴不浅,此赠毋轻掷。”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