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4月02日讯】(中央社记者郑景雯台北2日电)国家人权博物馆出版的白色恐怖受难文集“秋蝉的悲鸣”,书中收录20篇文章,用文字、图片记录政治受难者及家属的苦难岁月。
“我是河畔上的枯苇,你也是河畔上的枯苇,毕竟我俩在这世上,是永不开花的枯苇”,这首是“橹夫小调”流传于台湾1950年代的民间歌谣,娓娓道出人世间的无奈悲欢,却也是当时许多白色恐怖受难者家属的心情写照。
文化部今天下午举行白色恐怖受难文集第一辑“秋蝉的悲鸣”新书发表会,由文化部人权馆筹备处费时半年采集出版,书中收录的20篇文章,主要来自受难者前辈与家属的亲手书写,用文字、图片记述他们家庭深埋内心深处的苦难岁月。
发表会中,受难者前辈蔡焜霖讲述他人生正值20岁的青春年华时,本来还是个爱读书的书呆子,但被宪兵逮捕并关了10年之后,人生丕变,即使到了今天,每次只要去到人多的地方,心里都还会忍不住的紧张。
另一名受难者胡子丹说,写这篇文章只花上3天时间,但整个受难情节在他脑海日夜纠结了60多年,“因为不敢讲,讲了也没有任何人会相信”。
受难者家属黄春兰,也写了父亲黄温恭遗书的故事,字里行间斑斑血泪,读了令人不舍。
文化部长龙应台表示,人权馆筹备处目前以景美、绿岛两处史迹为核心,一点一滴的呈现人权历史,现在当务之急就是与时间赛跑,采集受难者前辈口述史料,这项工作会持续推动下去。
本文网址: https://www.ntdtv.com/gb/2013/04/02/a873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