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3月09日讯】体检技职专题(中央社记者吴佳颖台北9日电)德国不但重视高等教育,也在技职教育下了功夫,发展出“双轨制”技职训练,重视训练生在企业实做,因此创造了政府、企业、青年3方多赢,并且不吝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
提到德国,你想到什么?生产宾士车等工艺精品、能工巧匠汇聚的欧洲工业大国?或是理论发达、哲学思维的故乡?其实德国都是。
德国经济办事处处长魏诺朗(Dr. Roland Wein)接受中央社专访时表示,德国不单是高等教育很强,在近年这一波欧洲经济衰退当中,德国还能稳稳的撑住,就是因为技职教育体系发挥了功能。
在大学率取率超过90%的台湾,现今大多数年轻人都拥有大学文凭,但是毕了业,却发现工作不好找,叹起薪不高。
魏诺朗表示,在德国,同年龄层大约只有20%的人是大学或研究所毕业,美国、日本大约在40%,因此曾有好一段时间,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批评德国高等教育的人比例未免太低;但德国一些技师专家根本不在乎这些批评,他们甚至很自豪的认为,“在德国受完技职训练,和其他国家训练出来的博士懂的其实一样多。”
魏诺朗说,“在德国工作,重点不是你拿到什么文凭、什么学位,而是你真正了解什么、会些什么。”
这样崇尚技职训练的风气,影响了德国人规划他们的教育。魏诺朗说,德国技职教育训练最核心的,可以说是“双轨制”(dual system)、还有统一的“训练法规”。
“双轨制”是指学生每周可能在学校1到2天、然后到公司受训3天,这种学校和企业紧密配合的制度。而不管是在学校或公司,得到的训练都是根据德国的训练法规来做。
魏诺朗说,因为训练法规在全德国都一样,所以当你要从事某个职业,最好先得到一些资格、技能认证,这些资格认证是由政府发出。
而“训练法规”并不是政府说了算,而是公司、专业组织公协会、政府,取得共识,一同来制订训练的架构和内容。其中,公司、专业组织公协会有很大的权力可以决定训练的内容、训练出来的成果,几乎可以保证训练内容都是业界最新的技艺,最符合业界的需求。而学生毕业之后,可以无缝隙的衔接上工作。
魏诺朗强调“双轨制”中,让学生到公司接受训练的重要性。他说,德国、瑞士、奥地利都有这样的到公司学习的双轨制,可以提供真实环境,让受训者在职场、工厂中接收到最新的产业讯息、职场的要求;让人不只是技术提升,同时也学习如何在职场与人社交互动,这可以增强一个人的自信心、责任感,练习独立。
这样的制度还对各方都有好处,魏诺朗表示,对公司来说,可以得到技术劳力,中长期看,降低了公司招募、训练的成本;最重要的是,公司对技职训练课程架构和内容有发言权,可以和社会、政策对话。
对于训练生,他们的技术提升、获得好的教育和各方资源的照顾,未来还有工作保障。举例来说,80%在西门子公司受双轨训练的人,毕业后就在西门子上班,毕业即就业的比例非常高。
而且还有经济上的好处,就是训练期间,可以领到公司给的工作津贴,2012年平均来说,是每个月730欧元(约相当新台币2万8500元)。当然小公司会再低一点。
魏诺朗说,技职教育在德国受到高度重视,大学的新鲜人27%已具备技职证照。这说明,3分之1的大学生在进入大学前,有受过技职教育,接受技职训练并不会让人无法再进入学术窄门,甚至对未来职涯大大加分。
另外,透过这个制度,政府也省了钱。魏诺朗分析,因为在公司的技职教育训练由公司负担,这已经省了一部分,再者,训练生的津贴薪水也是公司出,政府又省了社会福利的支出。
长期来说,这些有资格证照的雇员正是德国产业创新的支柱,让经济运作有效率、有创新力,还大大的降低青年失业率。据最新的资料,德国青年失业率大约是7.9%,比其他欧洲国家低。
魏诺朗说,在德国,企业要不要开训练课程,没有人会去强迫,企业想开就开。一些很小的面包店、屠宰场如果愿意,也可以招收训练生。
一些研究显示,这些小企业招收训练生对他们而言也不是负担,如果他们无法提供符合训练法规的训练设施,就会去找当地的商会帮忙,请求赞助,或是几家小企业合作起来一起开工作坊(WorkShop)。这样做的好处是,市场可随需求调节人力,不是政府强加规定的。
魏诺朗表示,德国教育经济办事处属于德国商会的体系之一,而德国商会打算从2013年到2016年将这种双轨的技职体系推向全球,会和各国的政府机构合作计划,让世界各地的人都能享受这种制度的好处。和台湾政府的合作从2010年就开始了,他希望,未来希望和台湾更多政府部会、产业、学校寻求合作机会。
谈到对台湾技职教育体系的观察,魏诺朗表示,总体来说,台湾需要更加了解业界的需求,设施要更新、学的内容也要更新;像德国的技职体系课程是很有架构的,内容都是根据业界最新的需求来设计。
他认为,台湾技职师资需要更新或再训练。因为讲师如果是20年前毕业的老师,不一定会知道业界最新的需求是什么,师资可能需要到企业里实习一段时间,知道最新设备的操作,才能教给学生最新的东西。
总结来说,魏诺朗认为,技职教育体系要发展精实课程、找来好的训练设备机器、一开始就与优秀的产业伙伴、公司合作,这样他们就会成功了。
目前德国商会派驻在世界各地,与全球40个国家都有推广技职训练的合作计划,包括瑞典、西班牙、巴西、俄罗斯、印度;尤其西班牙年轻人失业率超过50%,更需要这类帮助。德国也希望透过这些合作,累积更多经验,然后再分享出去。
魏诺朗鼓励台湾,不要只是同意德国的技职教育讯练是多么优秀、很羡慕等等,一定要起而行,让改变发生。他说,儒家思想让台湾社会偏重学历,但是如果想要各方多赢、成功,那就要尝试不同的做法;扭转“要念大学才有出路”、“教育等于学术训练”这样的观念。
最后,魏诺朗不忘强调,台湾必须回过头来检视社会是怎么看待技职教育训练?是否真的看重?如果社会还是普遍认为,“这没办法拿到大学文凭,所以不算教育。”那就很难做下去;社会必须要重视、真正感受到,技职教育是专业职涯的绝佳起点,技职教育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