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2月16日讯】青年圆梦系列报导(中央社记者赵晓慧台北16日电)商业功利社会节奏快速,“返璞归真”商机孕育而生。“小日子享生活志”月刊要让读者找回自我,打造电子商场卖文创产品,让文创青年可自给自足存活下来,维持台湾文创活力。
尽管台湾的平面媒体纸本市场式微,但主攻分众及地区性读者的小杂志市场,活力依旧没有中断。
“小日子”创刊于2012年4月,由资深媒体人黄威融偕同一票昔日“数位时代”月刊的战友催生。
杂志的定位是生活风格杂志,分享生活中的经验及情感,读者群锁定30至45岁的都会中产阶级,发行8万份,主攻便利商店及连锁书店等零售通路。
谈起杂志的命名,“小日子”执行长林正文说,媒体塑造出来的“好日子”,炫富、物质化色彩浓厚,对一般人来说遥不可及,但过“苦日子”又令人不甘心,于是取名“小日子”,努力在苦日子当中过好。
在媒体影像化时代,“小日子”却舍弃最流行的大量图表路线,反其道而行,加重文字的比例,题材企画则是强调原创。
“我们的用意是…”,林正文解释,“希望读者在繁忙的都会生活中,真正静下来读杂志,沉淀放松。”
“小日子”的外稿比例 6成,寻找有书写习惯的各行各业素人,以第一人称,写下怎么过好自己的日子,与自己气味相投的人分享。
靠着一股真实、诚恳、忠于自己的原味,“小日子”成功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景气不佳、媒体市场供过于求的逆境中,一炮而红,创刊初期攻下 9成的零售率。
创刊的蜜月期结束之后,“小日子”目前也有 6成的销售率。
媒体经营不易,印刷费用及纸张成本吃掉杂志获利,“小日子”创业维艰,只能先节流。
包括精简专职人力,只保留核心的编辑群及行政人员,外稿比例高达 6成。办公室与另一家线上杂志合租,行销则是找人合办活动。
结算“小日子”创刊至今的初步成果,林正文认为,“有读者开始勇敢迈出脚步,去过自己的小日子。此外,透过脸书的粉丝团,已勾起海外读者来台湾旅游的兴趣。”
“小日子”下一步将展开“开源”大计,拓展电子通路成立网站,有 6成的内容是官网,其余 4成要做电子商务,卖文创商品,预计今年 3、4月开张。
林正文说,文创商品在年轻族群间的买气很夯,台湾各地也有很多诚恳的文创好商品,两者可以各取所需。
台湾除了大都会城市之外,年轻人口外移、只剩老弱妇孺。
有一天,在都会上班的外乡年轻人,将不再留恋都会光环,不再追求大富大贵,收拾行囊返乡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生产文创商品,自给自足。
“小日子”要做的,就是打造这样的一个平台,活化台湾乡镇,用文创让大家过平实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