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评鉴当健检 应与退场脱钩

【新唐人2012年12月21日讯】(中央社记者陈至中台北21日电)大学评鉴饱受批评,主因在于教育部将其与减招、退场机制结合。学界认为应脱钩,回归评鉴“健康检查”的原始目的。

高等教育评鉴中心基金会今天公布101年度上半年系所评鉴结果,受评515班制中,有46班制“有条件通过”、2班制未通过。

依照教育部“专科以上学校总量发展规模与资源条件标准”,“有条件通过”和“未通过”班制,接受再评鉴或追踪评鉴仍没有通过,可依情节轻重减招50%至70%。依此法条,评鉴结果成为教育部逼使大学减招、退场的手段之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长黄雯玲解释,原本是评鉴未通过直接减招,后来考量各界反弹,才改为再评鉴、追踪评鉴仍未通过才减招,让学校有1、2年的检讨机会。

黄雯玲表示,社会对于评鉴结果的运用,有两极化的意见,一派认为大学过多,应以评鉴强制减招和退场,另一派则主张脱钩。双方各有立场和支持者,僵持不下、缺乏共识。

黄雯玲表示,目前教育部的想法是,如果要与退场机制结合,现行评鉴方式必须改革,增加配套措施。另一方面,教育部也在研拟让大学“自我评鉴”,“近1、2年评鉴制度将会有大变革。”

最新公布的评鉴结果,台东大学是最大的受害者,系所评鉴有9班制“有条件通过”、1班制“未通过”,通识教育评鉴也被列为“有条件通过”。

今年2月才上任的台东大学校长刘金源受访时,对评鉴结果感到无奈。他表示,台东大学地处偏远,师资相当难找,“找不到老师,聘了又不来,或者教了几年就被挖走。”这次评鉴不理想的班制,多少和教师员额有关。

刘金源表示,他会积极看待评鉴结果,也让系所老师们借此接受外界的检视。未来会针对评鉴不理想的系所,推动整合、合并,并思考台东大学的定位,发展“特色”,以突破地理环境的劣势。

高等教育产业工会理事、中正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陈尚志表示,教育部应取消系所评鉴,校务评鉴则改变方式,改为让学校定期向社会报告,内容包括财务透明化、学生权益保障、社会责任等,接受各界公评。

陈尚志表示,现行评鉴制度,难免有“上对下打分数”的感觉,他不反对大学接受检视,但范围应更广泛,因为大学的目的相当多元,不只是学术、教学表现。

面对长期的质疑,评鉴中心评鉴业务处长魏炎顺今天告诉中央社记者,评鉴的原始目的是帮大学做“健康检查”,至于后续要不要接受治疗、要不要开刀和吃药,决定权都在大学手上。

然而,魏炎顺没有说出口的是,原本单纯的“健康检查”,长期被教育部拿来与减招机制结合,早已是“强制治疗”的手段。教育部应谨慎思考制度的优劣,如果仍要维持现行制度,应设法减少评鉴对行政单位、第一线教师的不良影响。如果要与退场脱钩,也要能够说服大众,确实控管大学的品质。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