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1月18日讯】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学剧院上演的昆曲专场大师云集,精彩纷呈,然而最后却出现了意外插曲:主办方邀请北师大于丹教授做最后总结发言之时,却被观众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尴尬离场。此消息在网络发布后,立即引发了网友的热烈讨论。
网友【玉之琴】随即以现场亲历者身份讲述当时的情形:
据称,这场昆曲专场演出地点虽然在北大剧院,但其实是由皇家粮仓办的。当时台下很多观众喊着请老艺术家返场讲话,主持人却隆重其事地把被不少北大学生反感的于丹邀请上台,而于丹还“很不合时宜的穿着超短、黑丝、恨天高就上来了”,被观众认为实在不尊重且有碍观瞻,于是让观众情绪大反弹,全场嘘声四起,夹杂着“下去吧”、 “你没资格代表我们”之类的呼喝声。
于丹只好尴尬地表示:这种场合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有代表全场观众对所有参演的老艺术家表示崇敬和感谢。
【玉之琴】表示,她在现场也“嘘”了于丹,因为在昆剧迷心目中的“镇国之宝”面前,任何“心灵鸡汤式的东西都是一种亵渎”。
一时间网络上对这段“插曲”众说纷纭。
有不少人对于丹的学识、人品表示不满,而对北大学生的举动表示理解甚至喝彩。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郑成新认为,北大学子一般绝对不会无端地对一位大师无理的;如果大师真有出格的言行,遭受一次清纯学子的洗礼也是值得庆幸的事;太顺当且不知道天外有天的时候,正是需要旁人的警醒时分。我们恰恰要为北大学子的举动喝彩。
微博网友【@Warrenwei】认为,于丹的问题出在不谈制度只讲道德。道德的确说的很好,和我们80后的教科书上说的基本一样。但是在社会实践大家发现很多时候教科书骗了我们。所以不喜欢也很正常。因为不想被骗。她是说的是最理想状态的东西。
网友【@SummerBlossom】也表示,于丹以娱乐明星的包装兜售披着文化外衣的“心灵鸡汤”,的确让人反感。
网友【@喑篱】认为,北大精神不是哈腰被妥协,而是不苟同。正因此种精神的倒退,如今的北大常成千夫所指。
【十二少爷的剑】则热情地称赞北大学生的行为说:逐本清源啊
【cynthia空间009】揶揄道:北大一帮学子听她讲《心得》,听不耐烦了呵。
【Gamress】对于丹表示愤概与不屑:是不是北大不重要,在其他场子照样!要是在天津卫,估计茶壶就上去了!
【首席理财主妇】批评于丹:不懂论语也敢讲论语是于丹老师的性格!
【kk696】表示:于丹烹煮的文化鸡汤确实腻了些,加了太多她自制的调味料。从以前的百家讲坛到后来的一系列表现,有些华而不实,有哗众取宠之嫌。素质应和学识相辅相承才是, 北大的学生还是清醒的。
【冯颖梅】说:与名人相比普通人表达自己看法的管道本就及其有限,这种场合发泄下不满又能怎样,又没动手,这年头所谓学者跟演员有区别么?观众不待见你哄下去是自找,难不成眼看几位六七十岁老演员月台上陪绑听她煲鸡汤
【fayhot空想家】认为:于丹就是个投机流氓… 主持人和主办方分明就不该请这样一个人来. 不要在每一件事儿都过多用的社会底蕴和文化礼仪来约束人。 学生嘛,真我本色,有什么不好的。
但也有舆论认为,不论于丹本人的学识、人品如何,台下起哄始终是缺乏涵养的表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尹鸿表示,狂热地捧一个人和粗暴地哄一个人一样,都是一种非理性的发泄行为。大学是一个可以说不,但需要尊重的地方。
网友【郭蕊】认为:如果不喜欢于丹,或觉得她资格不够,就算是不请自来,也可以不请她上台讲话,只是安排台下听讲。北大的讲堂应该是倒给钱都不通融的,才能够显示北大的水准。而现场嘘人下台却太失学子学者风范了,太没涵养教养,和市井戏院听戏嘘演员没什么区别。
【@邓庆旭】:嚣张的抵制和愚昧的盲从一样不可取,粗俗焦躁的表达即不应是北大人的胸襟也非民主的本意。
【杨辉ooyyee】表示:1)我也并不欣赏于丹,但这并不代表她是骗子,可以用不礼貌的方式攻击 2)如果是买了票,花了钱,是有权利批评的,毕竟有契约关系,如果没花钱,你自己不听就是了,用脚投票,不用骂人, 3)北大精神并不包括不礼貌地攻击和侮辱他人,不应该以攻击别人表示自己更有见解。
此外,还有舆论认为双方的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网友【陈聪】表示:有因大部分会有果。双方都要思过。为文者须自律,为学者需尊师。文化人不应意味的没有底线的颂德,因为圈养之文和北大之自由之学术背道而驰了。
【@解玺璋】认为: 台上不学无术,台下有学失礼!
【@制片人赵赋】感叹说:唉,干了二十年教育,知道中国教育的毛病的根在哪儿,别怪北大学生,就像吸毒成性的母亲生的孩子,你打骂那孩子,你不难受吗?
赵赋并附词:风也错,雨也错,不似人间错难说。师不惰,生不惰,唯有性情都湮殁。别问谁之过!
【常乙檬】的言论最古色古香,他说:学子不忮,于丹不求,何用不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