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10月29日讯】(中央社记者林憬屏曼谷特稿)泰国去年10月发生70年最大水患,大城阿育他耶省(Ayutthaya) 、巴太(Pathum Thani)许多工业区遭淹没,经过一年复原,台商多半已复工,但对这类的自然灾害仍不敢掉以轻心。
位于巴太省的泰国太平洋电线电缆公司4月已完全恢复营运,当初淹水近2公尺,损失约新台币3亿元,好在当时有保水险可以得到理赔。
总经理陈正男说,为确保未来10年遭逢类似水患不会被淹没,他们已投入约8000万泰铢(约新台币7600万元)兴建牢固的防洪墙,总长1.7公里,地下深6公尺、地上高3到3.5公尺。
铭异科技水患期间已把生产重心转移到马来西亚,位于大城Rojana工业区的工厂至今还未复工。
不过,对泰国政府灾后防洪措施,铭异科技财务长曾文辉认为,泰国政府很有决心,工业区许多厂商多已恢复在泰营运的信心。
也在Rojana工业区的光炬照明上半年已经复工,约6、7月就完全恢复以往的营业额。董事长黄宏义表示,工业区除了修筑防洪墙外,还增设许多抽水马达,工业区入口的马路也垫高,相信足以抵挡大水。
虽然工厂没有增设防洪墙,但黄宏义表示,去年水灾经验让他决定在厂内成立应变小组,未来如果有水灾来袭,工厂各组团队将投入防灾,以最快速度搬动机器,让损失减到最低。
台商邱月进与泰国华侨陈水明合资的Ichitan饮料工厂也位在Rojana工业区,去年淹水近3公尺,经过98天,4月已完全恢复生产。
邱月进表示,工业区现在的防洪墙高度超过4公尺,比去年近3公尺的水灾高出1公尺多,提高了安全保障。不过,气候变化难以预料,邱月进说,天灾威力难以预料,只能尽全力防范。
泰国政府的防洪措施已让多数厂商恢复信心,不过工程进度落后、着重集水甚于疏导,陈正男认为,防堵做得太多,疏濬做得太少,淹水风险仍在。
陈正男表示,泰国以集水区方式引导水流避开重要经济地区,也许能解决5、6成的问题,但难以根本解决。
他认为,台北二重疏洪道概念可以借镜,找出大片土地建成河滨运动公园,水患来袭就让水经由无人的公园疏濬,损失最少。
无论防洪措施如何缜密,陈正男说,气候变化难料,10年内再发生大水灾的机会还是很大,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力防灾,让伤害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