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大水患週年 台商多半復工

【新唐人2012年10月29日訊】(中央社記者林憬屏曼谷特稿)國去年10月發生70年最大水患,大城阿育他耶省(Ayutthaya) 、巴太(Pathum Thani)許多工業區遭淹沒,經過一年復原,台商多半已復工,但對這類的自然災害仍不敢掉以輕心。

位於巴太省的國太平洋電線電纜公司4月已完全恢復營運,當初淹水近2公尺,損失約新台幣3億元,好在當時有保水險可以得到理賠。

總經理陳正男說,為確保未來10年遭逢類似水患不會被淹沒,他們已投入約8000萬泰銖(約新台幣7600萬元)興建牢固的防洪牆,總長1.7公里,地下深6公尺、地上高3到3.5公尺。

銘異科技水患期間已把生產重心轉移到馬來西亞,位於大城Rojana工業區的工廠至今還未復工。

不過,對泰國政府災後防洪措施,銘異科技財務長曾文輝認為,泰國政府很有決心,工業區許多廠商多已恢復在泰營運的信心。

也在Rojana工業區的光炬照明上半年已經復工,約6、7月就完全恢復以往的營業額。董事長黃宏義表示,工業區除了修築防洪牆外,還增設許多抽水馬達,工業區入口的馬路也墊高,相信足以抵擋大水。

雖然工廠沒有增設防洪牆,但黃宏義表示,去年水災經驗讓他決定在廠內成立應變小組,未來如果有水災來襲,工廠各組團隊將投入防災,以最快速度搬動機器,讓損失減到最低。

台商邱月進與泰國華僑陳水明合資的Ichitan飲料工廠也位在Rojana工業區,去年淹水近3公尺,經過98天,4月已完全恢復生產。

邱月進表示,工業區現在的防洪牆高度超過4公尺,比去年近3公尺的水災高出1公尺多,提高了安全保障。不過,氣候變化難以預料,邱月進說,天災威力難以預料,只能盡全力防範。

泰國政府的防洪措施已讓多數廠商恢復信心,不過工程進度落後、著重集水甚於疏導,陳正男認為,防堵做得太多,疏濬做得太少,淹水風險仍在。

陳正男表示,泰國以集水區方式引導水流避開重要經濟地區,也許能解決5、6成的問題,但難以根本解決。

他認為,台北二重疏洪道概念可以借鏡,找出大片土地建成河濱運動公園,水患來襲就讓水經由無人的公園疏濬,損失最少。

無論防洪措施如何縝密,陳正男說,氣候變化難料,10年內再發生大水災的機會還是很大,唯一能做的就是盡力防災,讓傷害減到最低。

相關文章
評論
新版即將上線。評論功能暫時關閉。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