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7月22日讯】生于五、六十年代的朋友都应该记得,小时候,每天早晨都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颂歌》的音乐声中开始新的一天,然而,几十年过去,自从红太阳落山之后,时移世易,一般来说,除非极少数人出于特殊的原因,公众平时对北京生活的印象是一般的:天下第一的堵车、大而无当的建设、传闻不尽又不尽不实的官场八卦,富人的牛逼,穷人的乱贫,等等,加上不时爆发的北京人与所谓外地人的地域争论,都使人厌烦。
但是,昨夜的暴雨给人很震撼的变化,从微博等传播的即时消息看,北京人在巨大天灾面前所展露的素质、品质与干劲,真是令人感叹万分!在官府的消息还是遮遮掩掩之际,因为微博互动而来的志愿救助热潮已经起来,先是无数热心市民主动出门,开车去接送各处滞留人士,然后是商家、私人行动起来,打开自己的家门,欢迎滞留的人暂住。所有这些救助行动都有一个统一的令人心碎的响亮标志:完全免费!这些救助者有商人、演艺界人士,有外地驻京人士,商家有开饭店的,开KTV的,有一般开公司的,等等。这些人的微博言论也有共同的特色:搁置了平时人们的一切话题,也没有找政府,而是自己奋不顾身投入救助行动。这是一个人们几乎不认识的北京,一个友善、善意、守望相助、充满同胞爱的新北京!
与这个令人无法不动容的新北京相比,人们再次看到那个令人憎恶的老情况:公众媒体反应迟钝,当豪雨成灾,电视上还在不雅其烦、钜细靡遗地播出美国枪击案的报导,官方ID在微博除了一些不无自我表扬意味的传统消息,很少能起到真正即时沟通的作用。官方显示出根本不熟悉微博和最新的信息多元多路传播的环境,而在个人和商家行动起来之后,各种大型公共服务设施也见跟进,而本来,这些公共设施的设立目的之一本是用于此类救助。
至于雨灾背后隐藏的建设、规划与市政治理思路弊端,则在灾害的狂暴对比下更显突出:地上的日新月异和面子光彩,根本没有地下相关设施的配套,而在往年同样时期雨灾的热闹报导之后,年复一年,灾害的严重表明,只有因循和热闹,没有改进。一句话,市民展现了他们真正达到新民的文明程度,而治理和市政却还停留在官僚“冲喜式政治”的沼泽里空转!
二十多年来,人们听到对中国人素质的指责太多了,素质低下,几乎是中国国情的首要定义,然而,从汶川到玉树,到舟曲,到上海大火,再到北京暴雨之夜,不带偏见的人们看到的是什么?当人们热情而自然地展现同胞之爱,伸出救援之手,人们应该明白,这种令人感动的场景就是传说中现代社会基本形态的市民社会。哈贝马斯认为,只有这种包含高尚道德精神的市民社会才是现代生活和政治的基础。为此,我们应该记住今夜的北京人,谢谢他们!因为他们不仅亲手最清晰地描绘了新北京,而且顺手还勾勒了一种新国情。
暴雨过去了,昨夜的救援主要是针对滞留雨中的人们,然而,北京不仅有这些人,雨灾后真正最需要帮助的是那些平时睡在高架桥下,拆迁楼墙根的人们:上访者、拾荒者、无家可归者,地下室被淹、可怜家当泡汤的打工者,滞留者的灾害仅有一夜,而这些人的灾害可能才开始,但愿北京有心有力的朋友们,力所能及时予以关注,给予一点帮助——
救助无助同胞之手,永久留香。新北京,我们相信你不会令我们失望。
文章来源:《中国数字时代》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