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5月20日讯】(中央社记者郭羿婕台北20日电)不为自己、不为血拼,什么情况让你携带超重行李登机,挨罚也甘愿?她,林晓琪,只为存放心中5年的信念,独自扛着重达60公斤的文具到尼泊尔,让当地孤儿也能拿笔学写字。
34岁的林晓琪毕业于屏东科技大学社工系,先后在兰屿、屏东、柬埔寨等地从事社会救助、人道救援工作多年,即便休假,她也要藉旅行奉献一己之力,帮助别人。
2006年底,林晓琪为了一探尼泊尔的神秘面貌,偕友飞往当地20余天,没想到,旅途所见成群乞讨的孩子、全身溃烂却没钱就医的贫童,成了最难忘的“纪念品”。她把外套留给无外衣御寒的穷人家,她自掏腰包拜托歧视贫户的医生,救治濒死的病童。
她还在波卡拉(Pokhara)发现西藏难民村及收容学校,当地资源匮乏,学写字的小孩以泥地为纸、树枝为笔,“我当时心想,如果有一天能再回来,一定要带文具和他们需要的东西过去。”
这个念头,林晓琪搁在心中5年不曾忘记。2011年夏天,她趁工作空档只身到尼泊尔两周,启程前,她写信给十多名朋友,募集文具及生活必需品,友人热心回应,让她募得总重约100公斤的文具、衣物与现金,一部分送往台湾偏远山区的贫困村落,其余带到尼泊尔。
明知一人拿不动,她硬是整理超过60公斤的文具及用品,提早带到机场,逢人就问“是否也要去尼泊尔”,到处拜托旅客帮忙分装行李,以便带上机,但1个多小时下来一再碰壁,没人能帮忙,冷漠以对的人更不在少数。
结果,托运行李超重挨罚60美元,林晓琪又自己扛30公斤上飞机,空服员发出警告,却仍睁只眼闭只眼让她“偷渡”。她说:“反正豁出去了,能带多少是多少。我的力量很小,做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只想亲自帮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再访尼泊尔,她到多家孤儿院发放物资,并为贫童添购水桶、洗发精、洗衣粉等用品,整趟旅程约14天有10天都待在孤儿院帮忙,“如果我有能力帮助他人,就不要吝于自己的力量。”
布农族的林晓琪,出身高雄那玛夏农家,从小父母灌输观念:“我们拥有够多了,可以给人的就不要小气。”她也把姊姊说过的“有舍有得”这句话放心上,“这对我很有鼓励作用,如果自觉失去什么,那是因为你没看见自己得到什么;你若发现得到什么,便看不见失去的东西。”
从事社工员,薪资并不优渥,她能省则省,何处需要帮忙,就把钱花在哪,例如别人看电视当休闲,她只顾着抄下节目中提到哪些地方需要物资,“像四川部分山区缺水井,我先记在笔记本,假如有机会到当地,便能尽一分心力。助人会让旅行更有意义。”
访谈过程中,她突然指指身上衣服,笑说:“其实我没什么物欲,像这些都是朋友送的,他们看不下去啦,觉得我太邋遢,连吃个饭,他们也会抢着付钱。”
因林晓琪为了存钱做更多事,买衣服、吃东西都很随意,也不想要智慧型手机,朋友笑她怪咖,倒也常说:“你要去哪帮忙务必告诉我们,我们很乐意出钱出力。”这让她很感动,“我很幸运,虽然一个人去执行,但一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且朋友都以行动支持我,所以我不孤单。”
她计划将来要开店,“我幻想我的店可以赚钱,才能帮助更多人。”并豁达地说,人生如客旅,总有一天要双手空空离开,且世上太多东西是虚空的,抓也抓不住,“我深信,助人所获得的心灵富足,非金钱能衡量。”
林晓琪的旅程持续进行,写满“待援地区”的笔记本,正是她的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