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5月20日訊】(中央社記者郭羿婕台北20日電)不為自己、不為血拚,什麼情況讓你攜帶超重行李登機,挨罰也甘願?她,林曉琪,只為存放心中5年的信念,獨自扛著重達60公斤的文具到尼泊爾,讓當地孤兒也能拿筆學寫字。
34歲的林曉琪畢業於屏東科技大學社工系,先後在蘭嶼、屏東、柬埔寨等地從事社會救助、人道救援工作多年,即便休假,她也要藉旅行奉獻一己之力,幫助別人。
2006年底,林曉琪為了一探尼泊爾的神祕面貌,偕友飛往當地20餘天,沒想到,旅途所見成群乞討的孩子、全身潰爛卻沒錢就醫的貧童,成了最難忘的「紀念品」。她把外套留給無外衣禦寒的窮人家,她自掏腰包拜託歧視貧戶的醫生,救治瀕死的病童。
她還在波卡拉(Pokhara)發現西藏難民村及收容學校,當地資源匱乏,學寫字的小孩以泥地為紙、樹枝為筆,「我當時心想,如果有一天能再回來,一定要帶文具和他們需要的東西過去。」
這個念頭,林曉琪擱在心中5年不曾忘記。2011年夏天,她趁工作空檔隻身到尼泊爾兩週,啟程前,她寫信給十多名朋友,募集文具及生活必需品,友人熱心回應,讓她募得總重約100公斤的文具、衣物與現金,一部分送往台灣偏遠山區的貧困村落,其餘帶到尼泊爾。
明知一人拿不動,她硬是整理超過60公斤的文具及用品,提早帶到機場,逢人就問「是否也要去尼泊爾」,到處拜託旅客幫忙分裝行李,以便帶上機,但1個多小時下來一再碰壁,沒人能幫忙,冷漠以對的人更不在少數。
結果,託運行李超重挨罰60美元,林曉琪又自己扛30公斤上飛機,空服員發出警告,卻仍睜隻眼閉隻眼讓她「偷渡」。她說:「反正豁出去了,能帶多少是多少。我的力量很小,做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只想親自幫到真正有需要的人。」
再訪尼泊爾,她到多家孤兒院發放物資,並為貧童添購水桶、洗髮精、洗衣粉等用品,整趟旅程約14天有10天都待在孤兒院幫忙,「如果我有能力幫助他人,就不要吝於自己的力量。」
布農族的林曉琪,出身高雄那瑪夏農家,從小父母灌輸觀念:「我們擁有夠多了,可以給人的就不要小氣。」她也把姊姊說過的「有捨有得」這句話放心上,「這對我很有鼓勵作用,如果自覺失去什麼,那是因為你沒看見自己得到什麼;你若發現得到什麼,便看不見失去的東西。」
從事社工員,薪資並不優渥,她能省則省,何處需要幫忙,就把錢花在哪,例如別人看電視當休閒,她只顧著抄下節目中提到哪些地方需要物資,「像四川部分山區缺水井,我先記在筆記本,假如有機會到當地,便能盡一分心力。助人會讓旅行更有意義。」
訪談過程中,她突然指指身上衣服,笑說:「其實我沒什麼物欲,像這些都是朋友送的,他們看不下去啦,覺得我太邋遢,連吃個飯,他們也會搶著付錢。」
因林曉琪為了存錢做更多事,買衣服、吃東西都很隨意,也不想要智慧型手機,朋友笑她怪咖,倒也常說:「你要去哪幫忙務必告訴我們,我們很樂意出錢出力。」這讓她很感動,「我很幸運,雖然一個人去執行,但一定有很多人像我一樣,且朋友都以行動支持我,所以我不孤單。」
她計畫將來要開店,「我幻想我的店可以賺錢,才能幫助更多人。」並豁達地說,人生如客旅,總有一天要雙手空空離開,且世上太多東西是虛空的,抓也抓不住,「我深信,助人所獲得的心靈富足,非金錢能衡量。」
林曉琪的旅程持續進行,寫滿「待援地區」的筆記本,正是她的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