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荻:逃离“完美极权”

【新唐人2012年5月13日讯】 与乔治•奥威尔的《1984》相比,艾拉•莱文的小说《这完美的一天》所描绘的世界似乎更加符合某些左翼人士的乌托邦想像:天下大同、平等主义、兄弟情谊、大公无私、按需分配;在这个世界里,反社会者不会受到惩罚,而是会被当作病人来治疗……这个完美的乌托邦只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绝对不会愿意生活于其中。

与《1984》不同,《这完美的一天》所描绘的世界中甚少出现赤裸裸的暴力和虐待等残酷场面。这个世界里没有军队、警察和监狱,体制的运转几乎完全依赖于成员们的自愿合作:人们自愿遵守各种规定,自愿服从“统一电脑”的命令和安排,自愿“刷卡”报告自己的位置,自愿向“顾问”报告自己的问题和他人的“病态”言行(由于反叛行为被认为是一种疾病,因此报告“兄弟”的“病态”言行、使他们及时得到救治就成为了一种美德)。定期和额外的“治疗”注射(相当于洗脑,能使人知足、快乐,并且失去进取心和独立思考能力)虽然不是完全自愿,但也并非不可逃避(这个问题后面还会提到)。近乎完美的极权主义体制就隐藏在这种温情脉脉的“大家庭”和“兄弟情谊”的面纱后面。

当然,再完美的乌托邦中都难免会有几个“不可救药”的反叛分子,对待这些人,“大家庭”并不会杀死他们,而是会纵容甚至诱使他们逃到某些“自由的岛屿”上艰难地生活,以免威胁到体制的稳定(这些岛屿实际上成了监狱或流放地)。同时“大家庭”还在这些岛屿上安插了名为“牧羊人”的卧底,如果岛上那些逃出去的人成功地潜回大陆并进入核心地带企图炸毁统一电脑,“牧羊人”就会迫使他们投降并吸收他们进入统治阶层,享受奢侈生活并从事为“统一电脑”编制程序的工作。

这一精致的极权体制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几乎不依靠暴力,人们“自愿”服从,“自愿”被流放,也“自愿”被招安。

然而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一貌似完美的乌托邦也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严重依赖“成员”的自愿合作,因此如果你拒绝与它合作——不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拒绝“刷卡”,设法逃避“治疗”注射(主人公奇普用一块胶带和药棉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我奇怪如果这么容易,为什么没有很多人这样做)——那么你并不会遇到多少障碍。主人公奇普逃离和返回大陆的过程也说明了这一点:乌托邦中的人们都很轻信,他们相信别人都会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因此撒谎蒙混过关十分容易;各种建筑和存放物资的仓库都无人看守,要找个藏身之处和获得补给也轻而易举。最后,如果你“被招安”进入统治阶层,只要你能拒绝诱惑和收买,坚持自我,那么给体制造成致命一击的机会也不太难找(就像主人公奇普那样。我还是奇怪,如果这么容易的话以前怎么没人试过。统治阶层毕竟都是被招安的前反叛分子,总不会都被收买成功了吧)。总之,完美极权其实十分脆弱。

现实世界中的独裁统治虽然离不开暴力,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人民的自愿合作。美国政治学家吉恩•夏普曾引用我国刘伯温的《楚人养狙》故事来说明权力的本质:权力总是来源于被统治者所提供的帮助和合作;被统治者一旦停止提供这种帮助和合作,统治者就无法获得统治所需的资源,独裁统治就无法维系。

极权体制看似强大、不可一世,但它之所以强大,其实是我们每个人向它提供帮助和合作的结果。如果我们下定决心,拒绝提供这种帮助和合作,就会发现极权体制的强大只不过是一个幻象,看似强大的极权体制其实不堪一击。这时,逃离“完美极权”就如同捅破一层窗户纸一般。最近山东一个盲人成功出逃的故事恰好证明了这一观点。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