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振强:黑心“专家”恬不知耻到几时

【新唐人2012年5月1日讯】若问当今中国什么问题最牵动国人心,我相信,食品安全当居首位。食品安全既存问题之严重,早已广为人知,人们亦早已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与心理承受力,而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还是令人惊诧、令人难以置信——边边角角、犄角旮旯,但凡与食品有瓜葛、牵连的领域、产品,竟然都隐含着不为人知的大问题、大名堂!比如近期曝光的毒胶囊、破皮鞋老酸奶、茶叶普遍存在的农药残留等等,无一不如是。

对于食品安全问题,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论者已不厌其烦地说道了无数遍,监管问题、多龙治水问题、权钱交易问题、媒体马前卒监管马后炮问题等等,不一而足。笔者相信,若沿着这些脉络中的任何一支,寻根溯源,深入剖析、挖掘,食品安全的紧张局面定会逐步得以缓解。问题是,面对严峻的形势,有关方面的态度究竟如何?是痛定思痛,真抓实干,还是文过饰非,敷衍了事?在近期的几起食品安全事件出现后,一些所谓“专家”的发言、表态,便很是耐人寻味。

毒胶囊被曝光后,一专家对媒体言:“如果长期、大剂量食用含有铬的食品或者药品,会慢性中毒,表现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上。但如果吃一种药或者两种药,一天吃6个胶囊,一天3次,一次吃两个,也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对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它说成很大的危害”。而面对北京、成都等地的多个知名茶叶品牌曝出产品存在农药残留问题,一与茶叶有关的协会秘书长言:“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两个概念。不能说有农药残留就是不安全的,要看是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一天吃6个毒胶囊无害论,与三鹿毒奶粉事件后一些“专家”言“三聚氰胺虽然有毒,但一天不喝5袋以上毒牛奶就对身体无害”,何其相似!而在现实语境下,大张旗鼓地允许“农药残留”,与实际上默许“农药超标”之间,又何不是五十步笑百步?

或许,上述发言、表态的初始动机是要安抚人心、避免人们由此而不信任、不相信相关产业产品。这可以理解;单纯来看,这样的表述本身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这样的时机、这样的情境之下,有这样的发言、表态,就不能不让人产生怀疑,且这无疑会与民众的利益以及食品安全整体局面产生龃龉、矛盾——出现了严重的问题,不是实事求是,直面现实,力争尽快解决问题,而是说东道西,偷换概念,转移视线,掩盖矛盾。以往的问题、矛盾叠床架屋、积重难返,难道不是与此言此行有直接的关联吗?

笔者注意到,近期美国出现了这样一起事件,南卡罗莱纳州一家麦当劳餐厅的雇员,在背人处朝顾客的饮料中吐痰,后把饮料交还给顾客。这名雇员被警方拘捕,遭到“恶意污染食物”的指控。如罪名成立,其可能面临20年的有期徒刑。若按照我们一些“专家”的逻辑,是否会对此发表高见:雇员吐向顾客饮料中的痰,成分不过是水分、口腔分泌物以及一些蛋白质,不会给顾客造成什么身体危害;长期喝含有痰的饮料,也不会有什么不适。显然,这荒谬至极!其有意忽略的是隐含在其中的道德伦理因素以及人所应有的尊严、权益;忽略的是“恶意污染食物”可能给个体以及社会造成的严重危害;忽略的是一个正常社会绝不会允许开“恶意污染食物”的口子、不会允许由此而带来的人人自危、人人恐慌的局面。

无疑,在社会生活中,各领域、各行业的专家、学者,理应以自己的所长、专业眼光及专业知识,拨开云雾,指点迷津,为人们答疑释惑,指明生活的方向,并以此获得民众、社会对自己的尊重。但是,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一些领域的专家、学者随意发言,胡乱发言,不严肃、不严谨,屁股坐歪、心思跑偏。由此而博得不少恶名,不时被喝倒彩。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群体已然被一些“专家”的言行所玷污。

究其内里,还在于,一些专家、学者抛却了应有的客观理性、独立意识,抛却了道义良知、社会责任;其专业知识,已然被用来为部门张目、为政绩站台、为利益撑腰、为私利服务。这不仅会误导决策、误导社会、误导民众,还会带来专业知识本身丧失存在意义、常识被谎言取代、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恶果。

我们需要讲真话、讲实话的专家,我们不需要讲假话、讲谎话的专家;我们需要凭良心说话的专家,我们不需要昧着良心发言的专家;我们需要直面问题、矛盾进而解决问题、矛盾的专家,我们不需要粉饰太平、信口开河的专家。

回首2003年萨斯事件,疫情之初,正是由于一些“专家”的误言误导,致使疫情蔓延、加重。而也正是由于以钟南山为代表的一批专家的挺身而出、正直敢言,方令事态朝向好的方向转化,从而避免了一场国家与民族的灾难。

令人遗憾的是,每每遭遇一些诸如食品安全等社会公共事件,我们的一些“专家”,仍在重复做昔日的无用功,仍在自说自话、忙不迭地“鬼打墙”。两相比照,扪心自问,“专家”们是否该迷途知返、重新找回自我、找回自尊、不再辱没“专家”的称谓呢?

文章来源:《博客中国》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