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2年4月1日讯】蜀汉先主刘备,字玄德。在大众眼里,尤其是受袁阔成评书的影响,一直以为刘备是一个没有什么能耐的窝囊废,只会哭鼻子,其实不然。不论是在《三国演义》里还是在《三国志》里,刘备都不是无能之辈,要不怎么能被人称为枭雄呢?在他小时候就曾指着他家旁的五六丈高的大桑树说“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可见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在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时候,曹操曾说过两句名言,“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在他眼里,天下英雄只有他和刘备,以曹操知人之明,他是不会看错的,那么多的诸侯,那么多的谋臣勇将,他都不认为他们是英雄,却认为刘备是英雄。何况刘备都能用韬晦之计瞒过曹操,曹操是何等人物,他对人和事的分析都是极为准确的,要瞒过他是多么的不容易,可是刘备做到了。再说如果是个废物,又怎么能在东汉末年群雄并起的时候最终胜出,成为蜀汉的开国之主呢?
刘备和曹操可以说都符合曹操对英雄所下的定义,不过他们的区别一个是“仁”,一个是“暴”,他们一个是枭雄,一个是奸雄。刘备之所以能在众诸侯争霸中胜出,除了他像曹操说的那样,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更主要的原因是他的仁德,使得豪杰之士纷纷归附,最后终成大事。对于刘备的仁德,罗贯中先生借用徐庶母亲的口说了出来,当徐庶母亲被曹操骗到许都,得知徐庶辅佐了刘备的时候说出了这样一番话:“吾久闻玄德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阁下玄孙,屈身下士,恭己待人,仁声素着,世之黄童、白叟、牧子、樵夫皆知其名,真当世之英雄也。”这些都是从刘备所作所为所总结出来的结论,当时的史书《魏书》中说他“备外御寇难,内丰财施,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众多归焉”。
仁德,是一个人的心性修养,会表现在方方面面。对于刘备的仁德,既有大的事情,像三让徐州、携民渡江等等,也有小的事情。《三国演义》里面有许多的细节描写,非常传神。在徐庶刚见到刘备的时候,曾经试探过刘备:他和刘备说他的马妨主人,劝他把马送给有仇的人,可是刘备听后很生气,说你不教我正道,却叫我利己害人。再后来,徐庶老母被曹操骗去许都,曹操骗徐庶去辅佐他,刘备的谋士孙乾曾经给刘备出主意,要刘备不放徐庶去许都。因为他对刘备军队的虚实都一清二楚,徐庶是天下奇才,曹操一见到必然重用,那个时候刘备就危险了;徐庶不去许都,曹操一生气就会杀掉徐母,这样一来徐庶就会死心塌地的辅佐刘备了。可是刘备是怎么说的?“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他说宁肯死,也不做不仁不义的事情。要知道徐庶归曹,对于刘备那真的是极为危险的,一者,刘备失去谋臣;二者,徐庶对新野的情况非常清楚,一旦被曹操重用,刘备确实会有生命的危险了,可是他宁肯死也不做这种不仁不义的事情,由此可见刘备确实是仁德之士。
对于刘备仁德的事迹,正史中也有记载,《魏书》中曾记载刘备在当平原县令的时候,刘平派刺客刺杀他,可是刘备不知道,却厚待刺客,后来刺客感恩把真相告诉了刘备,《三国志》中说他“得人心如此”。
刘备对待臣下和朋友,那是肝胆相照,他和关羽、张飞“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赵云“同床眠卧”,和诸葛亮“情好日密”,以致使得“关羽、张飞等不悦”。关羽能够千里走单骑也是刘备仁德所致,以曹操奸雄对关羽的厚恩都不能使他背叛刘备。对待陌生人,正像上文提到的刺客,刘备也是宽厚待人,最终感化了刺客。而对待仇人,刘备也是同样秉承正直的心态行仁德之事,徐庶试探他要把妨主人的马送给仇人,以便将仇人害死,他都不做。对于老百姓,他能做到宽厚爱人,不避危险携民渡江便是明证。对于人才,他能礼贤下士,收为己用。他的所作所为,完完全全的表现了“仁德”,尤其是他对待仇人的态度,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
刘备临死的时候托孤给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后人对此曾有许多的分歧意见,有的赞扬先主的人格,有的说这是刘备的奸诈,是试探诸葛亮,是给诸葛亮戴套,让他自己说出“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的话来,使得诸葛亮能一心一意辅佐刘禅。可是我想,这是刘备的真心话,是他仁德的体现。以刘备一代枭雄,和诸葛亮相处这么多年,怎么会不知道诸葛亮的为人?如果诸葛亮是象曹操一样的人物,那你说出这番话来不就是给了他篡位铺路了吗?以刘备的聪明能不知道这一点吗?如果诸葛亮根本没有想篡位,那说出这番话来不就是多余的了吗?所以我认为这番话正是刘备高尚人格的写照,他心里是以天下为重的,如果刘禅无能而祸国殃民,还不如让有才德的诸葛亮来管理国家,那样对老白姓、对人民才是最好的,联系到携民渡江的事我们就可以明白刘备的心态。
刘备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也正是因为他的仁德,他才能终成霸业。儒家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刘备身上便可以看出这一点来,作为一个统治者,如果不能有好的心性修养,就不能很好的治理国家,依靠暴力治理国家是不能长久的。
统治者没有仁德之心而为政,必然会令社会矛盾激化,以致民不聊生,国家险象环生。
《三国演义》将刘备和曹操对立着写,可是就是那样,曹操也是很注重德的,他冒死行刺董卓那是为了国家,他善待关羽那是爱护人才,后来得知关羽千里寻兄并不加以阻拦那是义气……
文章来源:《正见网》有删节